访问主要内容
中华世界

杨开煌:朱立伦访陆轻车简从 开启未来交往新模式

发表时间:

五月四日,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台湾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会晤,这是近七年来,国共两党领导人的第一次握手言欢,今天的中华世界节目,本台连线采访台湾学者,铭传大学教授,大陆问题专家杨开煌先生,和他一起谈谈这次朱习会。

广告

 针对这次久别七年、国共再次握手的朱习会,黄教授将朱习会和十年前的连胡会做了比较,他指出,两位领导人握手时的外结构和上次是不同的、发生了变化。十年前的连胡会时,国民党夹持着在立法院拥有3/4多数的最新民意(支持);同时,陈水扁在2004年的当选一般认为是因为两颗子弹,换句话说就是不光彩的当选,这样就连累了民进党的士气往下走,而国民党的士气正好是往上飙升,这是连胡会的第一个背景。当时虽然国民党在2004年没有夺回政权,但是它(国民党)是充满希望的一个政党,反过来民进党的士气低落。

第二个是连战当时因为04年竞选失败,所以他个人无意再追逐台湾领导人的位置,换句话说他推出政治竞逐的舞台,因此他个人也相对比较淡薄;这次朱立伦先生前往大陆,正好情况是完全相反:虽然马英九在执政,但是国民党并没有真正掌权。国民党在去年的九合一的选举中,是空前的惨败,以至于连累到今年,特别是明年台湾领导人的选举,看起来,国民党连任的希望也非常的艰苦,甚至于可以说是非常的渺茫。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民进党正好是在走上坡,国民党正在走下坡,在这种情况下,朱立伦去。从前后时空的对比看起来是非常的不同,再加上朱立伦他本人的动向也不明确,所以在讨论两岸关系的时候,就不像连战当时一样这么的淡然、这么的洒脱,这是两次领导人见面,外结构是完全不同。这样也就使得朱立伦访问北京之行格外的艰苦、格外的困难,所以台湾的媒体有人说他继承前面的连主席(连战)、吴主席(吴伯雄)的访问是一脉相承。对此 ,杨教授认为:虽是一脉,但是未必完全相承。

 这又是为什么呢?杨教授解释道:也因为上面所说的结构,可以看到朱主席采取了一些新的做法,反过来两岸的媒体或全球的媒体比较少注意到这些不同。

杨教授归纳了朱立伦的不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在出境的时候不要求礼遇,到达上海后,朱立伦不要求单独坐车,要求和团员一起坐小巴士,这些做法应该说展现了(他)更加亲民、更加平民化的作风。

第二,在北京和上海的正式会谈之后,立即就和复旦的青年和北大的青年见面座谈。在座谈的时候,他希望被介绍的不是朱主席、不是朱市长,而是朱老师或是朱教授,那么这样他又可以和原来的连(站)主席、吴(伯雄)主席在和大陆学者或是大陆人的会面,又有了一个巨大区隔(分别),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朱主席要做的事情其实是相当的庶民、相对地亲民。也因为是去和年轻人对话,他(朱立伦)简单地讲完致辞之后,就开放给复旦和北大的年轻人提问,而且不设限。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他也坦承地、同时用最简单、明白的语言介绍台湾目前的情况。

杨开煌教授认为:这些做法都会使得大陆的青年对国民党新主席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看待、或是完全不同的看法。同时也会影响到将来,如果大陆官员代表中国共产党到台湾的话,恐怕也会有这样的模式,来跟台湾的青年直接来对话、直接来沟通,那么这是真正做到让青年人也有机会来参与到两岸里面。所以这些新的作风,恐怕是两岸的媒体比较少去注意。

第三是朱立伦注意到国共平台,因为在台湾有这样那样的误解、攻击,所以他也觉得以后,国共平台应该更加平台化,引进更多的人,不一定是中国国民党的党员,不像过去,连、吴时代,(随团)大部分都是台湾重要的商人、财团、企业家。

这次他(朱立伦)都没有带这些人,就是党里的干部,所以这种轻车简从、直接跟老百姓、跟青年沟通,直接以工作会谈的形式,都展现了跟过去连、吴不一样的地方。

所以如果看赴陆,(在两岸关系上)朱立伦有什么成就,杨教授认为可能相对会令人失望,因为在外环境的如此结构、气氛下,不容易有新的成就。但是如果看到他(朱立伦)的实质表现呢,应该可以看到一个新的、年轻化的、中国国民党的希望。所以从成果上看,应该从这几方面去了解、去看待。

诚然像杨教授所说的:这次会晤的政治大环境很不好,而且对两岸关系中的具体事物,也好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大陆也没向台湾让利很多,因为这会方便民进党,那朱立伦为什么还去大陆呢?对此,杨教授表示:有几个重要的要点。第一当然是把国共过去化解恩仇、定期制度性会面的制度传承下来,因为这一制度对两岸关系来讲非常非常重要,虽然两岸关系并不等于国共关系,但是国共关系毫无疑问在两岸关系当中,起到关键和极重要的作用。

第二,如果明年台湾出现政党论坛的话,国共这样一个非正式,但是非常重要的(沟通)管道,如果不存在的话,会使得两岸产生不必要的误判、误解。那么这对两岸关系来讲,可以说是更加的危险。如果国共领导人还可以定期的见面的话,那么这种误判会减少很多。也就是说如果台湾出现政党轮替,那么国共论坛或是国共领导人的会面。变成是维系台海和平发展、极其重要的一个、唯一的一个管道。

第三,如果朱立伦不参加明年台湾领导人的竞选,必然他会参加2020年的。如果明年是政党轮替,那么就可以看到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2020年如果他当选中华民国的总统的话,那么他(朱立伦)有可能是历史上唯一曾经两岸领导人正式见面,而且是建立了某种私交的两岸关系,那么这会大大不同于现在的马英九、或是反对同属一中的民进党领导人,所能起的(作用),两岸关系更缓和、更有希望的发展局面,这就是为什么朱立伦一定要去的(赴大陆)的主要原因。而且可以看到他现在积累的这种国共领导人的见面,事实上是为未来两岸关系建构一个更好的,除了制度化之外,还有私人情谊、私人认知,双方领导人互信那样的关系。

 

最后,就会谈中,习近平将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岸关系的前提,台湾方面对此是否有些介意的疑问,杨教授回答说:这恰好区隔了两岸关系和国共关系。因为这两种关系其实不完全一样。朱立伦在讲话中,也是用两岸同属一中的词语,但是在内容上和大陆有所不同。而不是和马英九所习惯用的“九二共识,一中各表”。

站在马英九的立场上,他是代表台湾的中华民国,所以他必须要说“九二共识”的内容在中华民国看起来要“一中各表”因为他代表的是全台湾人民的看法。

但是朱立伦代表的是国民党的看法,国民党主导两岸关系的政策叫做大陆政策,不叫两岸政策,这是有深意的,1988年,国民党推出大陆政策事实上就是“一个国家两个区域”的概念,既然是两个区当然是同属一个国家了,所以习近平讲的“一中原则”,不必太过在意,因为他所面对的是国民党。国共两党在这一方面是有着高度的共识,负责就建立不起两党的政治互信。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