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亚洲周刊

二战话语权战场:苏俄史观与西方史观之争。

发表时间:

亚洲週刊2015年第20期封面专题:二战话语权战场:苏俄史观与西方史观之争。俄罗斯庆祝卫国战争胜利七十週年,全球大国只有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的元首参加,西方国家首脑无一与会,反映二战话语权之争。

广告

亚洲週刊最新一期(2015年第20期)的封面专题是什麽?

亚洲週刊最新一期的封面专题是:二战话语权战场:苏俄史观与西方史观之争。俄罗斯庆祝卫国战争胜利七十週年,全球大国只有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的元首参加,西方国家首脑无一与会,反映二战话语权之争。苏俄史观认为,苏军在东线战场和德军的激战,殱灭与牵制大量的德军,乃是二战能够早日结束、盟军终获最后胜利的关键;欧美传统史观则认为,欧战胜利是美英盟军的功劳。苏联军民估计在二战期间战死约三千五百万人,是各国之冠,超过中国的二千万,也远超过美国的四十万。

 

苏联军在当年二战中有参与哪些影响深远的战役吗?

一九三九年五月到九月,苏联红军的朱可夫负责的将军诺门罕之战,是亚洲第一次坦克大战,也是世界第一次陆空立体作战,交战双方日本与苏联在这里共投入了十万兵力、上千架飞机与数百辆坦克,最后日本惨败,约一万八千人被杀,这场战争改变了日本的战争策略,从「北进」改为「南进」、偷袭珍珠港,最终影响了二战战局,为日本乃至整个轴心国的覆灭,埋下伏笔。

 

目前的国际形势和七十年前有什麽分别吗?

在二战结束七十週年之际,国际情势更加微妙,中美日俄四大强国已形成美日同盟、中俄合作的大格局。日本战后始终对战争暴行不认错、不忏悔、不道歉的原因固与大和族民族性有关,他们以亚洲第一强国自居,认为征讨亚洲乃是赶走西方列强势力,把亚洲国家从西方殖民统治中解救出来,这是日本数十年来所一直坚持的「战争有理论」。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二战战后的冷战时代,尤其是在五十年代初爆发朝鲜战争后,美国为对抗苏联和中共两大共产国家,乃积极扶持日本,使其成为东亚对抗中俄势力扩张的第一线。这种冷战思维一直持续下来,直至今天。尤其是在近几年来,中国势力崛起,在周边海域充实军力,以抗衡日本、菲律宾和越南,引起美国的极度关注。

 

中国和俄罗斯关係密切,双方有什麽最新的互动吗?

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有史以来第一次参加俄罗斯的阅兵式,展示了俄罗斯与中国已经进入了新的前所未有的紧密的战略伙伴合作关係。共同签署了联合声明,双方将在能源、航太、金融、交通和新闻媒体领域展开大量的合作,全面深化战略伙伴合作关係。中俄双方一共签下了三十二项大单,总价值达二百五十亿美元,包括建造莫斯科至喀山的高速铁路的约六十亿美元贷款。

 

除了封面专题外,本期亚洲週刊还有哪些重要内容吗?

本期亚洲週刊还报道:中华民国国军孙子仁将军当年在傅作义与林彪达成北平停火协议时,临危受命统领三十一军,推动国军官兵悄然南撤。在上级都已离开后,他曾被任命为解放军三十九军副军长;后辗转赴台向孙立人报到,出任高级参谋;最后被蒋介石处死,成为国共之争的牺牲者。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