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上海视窗

昂山素季访华的果敢冲突背景

发表时间:

今天(6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网站发布消息:应中国共产党邀请,由主席昂山素季率领的缅甸全国民主联盟代表团将于6月10日至14日访华。这一消息是对今天早些时候路透社消息的证实。

上海视窗
上海视窗
广告

 

路透社消息中引述缅甸全国民主联盟秘书兼发言人那温(Nyan Win)表示,昂山素季本月6月10-14日对中国进行首次访问,那温称,昂山素季访华期间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总理李克强会面。

长期以来,中国在缅甸有油气管道、水电工程为代表的大量投资,北京一直将宝压在缅甸军政府这边,对在英国成长,受到西方支持的昂山意识形态上的敌意难免,一直颇有戒心,2011年密松水电站项目忽然被军政府叫停,让北京意识到两面下注的必要性。

2013年,北京以半官方的“中国国际友好联络协会”名义邀请昂山素季访华,但未能成行,公开的说法是身份问题。
当时,民盟名誉主席吴丁武表示,昂山素季接到过访华邀请信,但他们认为,邀请是民间协会发出的,昂山不能以普通妇女的身份出访中国,这关系到她的国际形象。

当年,中方邀请了12人的缅甸民主同盟代表团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华考察,访问者包括多名民盟中央执委、议会民盟议员和省邦民盟代表等,但昂山素季并未随团。

昂山的此次访华忽然成行,显然与2015年以来的中缅边境冲突有关。

这场冲突发生在作为华人后裔的缅甸果敢族的彭家声的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与缅甸政府军之间,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MNDAA)部分前身是缅甸共产党,彭家声领导的这一派系,是1989年缅共解散后,十几个派系中第一个与当时军政府签署双边停火协议的分支。

2009年,彭家声领导的果敢政府被推翻,彭家声被竞争对手逐出组织并对他发出逮捕令,随后行踪成谜。2014年12月,藏匿5年之久的彭家声高调复出,组织了1000多人的地方武装,与缅甸政府武装对抗。

首先动手的是军阀彭家声。2015年2月9日,第一场冲突在靠近中缅边境的掸邦果敢自治区的首府老街爆发。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想通过军事行动收复果敢自治区。

彭家声先在2014年12月,通过中文互联网以华人民族主义做宣传。他说大缅甸主义者欺压果敢华人,又说缅甸国防军的行动是配合美国的战略利益等,在中文互联网上引起许多反响。

彭家声自称自己“不搞分裂”,只是追求果敢族在缅甸的合法地位,他要求要求缅甸政府退出果敢地区,重新实现果敢的“高度自治”。

2月9日至12日,政府军与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在果敢地区发生13次战斗,双方均有上网。缅甸总统吴登盛签署总统令,宣布在果敢实施紧急状态90天。

这场冲突迫使4万到5万果敢平民逃离家园,寻求到中国境内避难,另有4500人逃进掸邦腊戍,有消息指,缅甸政府军残杀当地华人,尸体照流出,实际情况不明。

北京对这一冲突立场尴尬。

3月份,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桓对外表示,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彭家声用武力同缅甸政府继续对抗。他说,希望彭能同缅政府开启和谈,照顾果敢民众福祉,希望彭家声不要再为中缅边境的云南人民“增添麻烦”。

在彭家声与缅甸政府军的冲突中,缅甸空军不断轰炸果敢同盟军,多次波及中国。

3月8日,流弹落入中国境内,一处民房受损。12日缅甸一军机在中国境内投下两枚炸弹;3月13日16时30分左右,缅军空军第三次对中国境内投弹。造成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河外大水桑树正在砍甘蔗的中国平民5死8伤。

6月1日,中国军方宣布,成都军区将在云南方向组织陆空联合演习,军方没有说明将动用何种武器,但表示,根据国际通行做法和中缅两国两军相关协议,已向缅方通报了军事演习事宜。

虽然表达了威慑,但中国方面对彭家声和缅甸政府军的冲突的态度是暧昧而模糊的,既没有人道主义干涉的雄心,也未有民族同仇敌忾的动力,也没有能力提出介入调停的框架,更多的是只是被局势挟裹向前的无奈。

根据博讯网和本台消息人士的说法,中国云南省和军情外交系统的部分官僚,在果敢地区拥有巨大利益,是北京对此事反应迟钝的主要原因。

据说,两任前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及白恩培,现任云南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孟苏铁等人,以及数名大使、武官等中国驻缅甸外交官员,在缅甸都牵涉宝石、能源及木材等行业的巨大经济利益。

根据这一说法,中缅边境的情况报告和对策建议,基层部门都有递交材料并希望逐组上报中央,但怀疑被中间环节截留和篡改,致使北京高层不掌握情况,反应迟缓,无法跟上形势的变化。

事实上,彭家声作为军阀,远非中文网络上许多大汉族主义者所想的那么无辜,但彭家声说的话许多也是事实。缅甸军政府一直是“大缅族主义”   大部分果敢人没有缅甸正式身份证,不能去首都,不能在缅甸国内自由迁移,也不能出国,买不了机票。”

吊诡的是,获得北京大量军火的缅甸政府军借着在果敢的行动在缅甸大选前得到了国内大量支持;访问缅甸的中国媒体人透露,当地民众对华人颇有敌意。中文网络上,虽然威权政体下民意对外交影响不大,但同为华人的果敢人的遭遇以及边民的伤亡,使北京感受到了明显的压力。

如何在复杂的地缘政治、人道危机、民族情绪中找到平衡点,难上加难,昂山此次访华会见习李,或将是缓和局势的第一步。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