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亚洲周刊

张博树新书《改变中国:六四以来中国的政治思潮》

发表时间:

张博树流寓美国近三年,长期关注中国的思想交锋。张博树如何看待六四和中国发展的关系。

亚洲周刊
亚洲周刊 RFI
广告

亚洲周刊最新一期(2015年第23期)的封面专题是什么?
亚洲周刊最新一期的封面专题是:六四后九大政治思潮,思想界分裂影响中国改革。「六四」二十六週年,流亡美国的原中国社科院学者、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张博树,在香港推出新书《改变中国:六四以来中国的政治思潮》,详细阐述六四发生后二十六年来中国思想界有代表性的九种政治思潮:自由主义、新权威主义、新左派、毛左派、中共党内民主派、宪政社会主义论、儒学治国论、新民主主义,以及强硬对外的新国家主义。中国社会思潮严重撕裂,深刻折射中国今天面临的转型困境。

张博树如何看待六四和中国发展的关係?
张博树流寓美国近三年,长期关注中国的思想交锋。他说,「六四」天安门事件是当代中国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六四」前是中国改革开放十年,「文革」结束后,从一九七八年起到一九八九年,这段时间中国人民在反思文革带来的历史伤痛,希望找到政治和经济上的现代化之路,并在这方面作出很多努力,可以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也是思想解放的十年。但「六四」当时的中共政府强行把学生对于推进政治改革和市民要求反腐败的和平呼声镇压下去了,这样一件事情构成了重大历史转折,它终止了前面十年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政治改革和思想解放的势头。「六四」后,中国经济改革虽然在继续,但「六四」以后重要变化是政治体制改革不再运作,而且是在大踏步后退。可以说,六四改变了一代人命运。今天权贵资本主义急剧发展,可以说是「六四」开枪的一个重大社会后果。

今年的六四纪念活动,有哪些是更值得关注的吗?
美国乔治亚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古懿发表了一封有十二名中国留学生联署的致国内同学公开信,揭示六四真相,并批判北京当局;反映与官方口径相反的理念,北京《环球时报》则指境外势力煽动新一代。

香港每年都有大规模的纪念六四活动,今年有哪些比较特别的吗?
香港近年对六四纪念活动出现分歧,以年轻人为主的本土派和学联不再参与支联会的烛光晚会,激进政治组织「热血公民」採取「遍地开花」方式,举行巴士巡游。港独和分离主义更认为六四与己无关。

除了封面专题外,本期亚洲周刊还有哪些重要内容吗?
本期亚洲周刊还报道:台湾前行政院长江宜桦在香港发表演讲,他表示,两岸多项协议都是建立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如果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否定该共识,势必动摇两岸关係破坏台海稳定,美国也不愿见到;他声称大概不会再返回台湾政坛,计划在学术界发展。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