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北京话题

端午节话屈原 不要再扯什么爱国主义

发表时间:

对于当今中国人来说,屈原已经成了一个爱国主义的符号,这个符号很重要,以致于每年端午节,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来纪念他。我们今天的话题就从这里说起。想不到的是,进入21世纪以后,这个原本以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统文化活动,竟然还闹了出国际争端,韩国人硬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他们的非遗项目。这可急坏了中国的爱国小青年。

北京话题
北京话题
广告

为了强化端午粽子“自古就是我国的文化遗产”,从2008年开始,中国粽子的地位一举超过了包子、饺子,每年还专门放1天假,以便让大家使劲吃,使劲的纪念屈原。

作者王思想的文章说,为什么屈原那么重要呢?答案很简单:屈原是个爱国符号。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人,都被官方的宣传教育灌输了这个符号的爱国意义。不过,我认为:可以吃粽子,可以纪念屈原,但是,请不要称他为“爱国者”,因为他与爱国无关。祖国?别扯了,什么叫祖国?少蒙我,请说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屈原爱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78年前后,地点是楚国。

当时秦国负责扮演“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角色,而楚国则属于“亚非拉第三世界”。假如屈原真的是爱国的话,那他爱的,也只是他的楚国。因此,当时的楚国也就是后来的湖北人,每年端午节吃粽子纪念屈原,是有道理的。而当时的秦国,如今的陕西人,也跟着吃粽子纪念屈原,就有点敌我不分了。对此,或许会有人说,我们不提倡狭隘的爱国主义,只要爱国,各国人民都可以纪念。好吧,这也是你的自由。

有人说了,屈原一心抵抗秦国的侵略,可惜不被楚怀王重用,所以他本身就是个爱国主义者。这个解释还算稍微上一点档次,但是却无法回避一个实用主义问题,那就是屈原的投江自杀,便被树立成了爱国牌坊,那么,那些英勇抵抗秦军侵略的楚国将士呢?我一向认为,秦朝的建立,是中国走向灾难深渊的开始,秦朝高度集权的暴政,终结了春秋战国人才辈出、思想争鸣的辉煌时代。

如果屈原果真能够阻止秦朝暴政的建立,那么,他就是当时各国人民及其后裔的救星,应该被我们世世代所怀念,可惜他没有。谈到爱国,首先要搞清楚“国”是什么。屈原所在的楚国,肯定不属于人民。人民的国家是,政权必需获得人民授权,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权没有得到人民授权,那么,该国就不是人民的国,政权就不是人民的政权。这个国家只属于其最高统治者  皇帝。

或许会有爱国小青年跳出来说:“你不应该拿现代思想去衡量一个古代人”,对此,我的回答是:“那么,你们也别想拿一个古代糟粕,来糊弄我们这些现代人”。屈原所爱的,其实最终还是那个皇帝,即所谓忠君。那么,屈原为什么要爱皇帝,难道他是同性恋吗?据闻一多等历史学家考证,认为屈原还真的就是同性恋,与楚怀王相好。我倒宁愿屈原是为了爱情而投江自尽的。

王思想的这篇旧文又说,屈原是楚国的大夫,用今天的名词来说,他这个大夫,可不是医生doctor,而是部长minister。他是统治阶级的一员,并且还是其中的要员。如果楚怀王的统治能够继续,屈原也不犯什么政治路线错误,也没有贪污行为(或者说贪污了,但没有被发现),以及包二奶等生活作风问题,那么,他这个大夫,就可以长期过富裕快乐的幸福生活,他的子孙,也可以跟着楚怀王的子孙继续这样的生活。

可恨的秦军,让屈原的梦想破灭。如果秦军灭了楚国,那么,作为楚国的一个部长级官员,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屈原是没有好果子吃的,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他当然要反抗秦军,这很正常。屈部长的行为,表明了既得利益集团对维护原有社会秩序是多么渴望。但是硬要把这说成是爱国,那就属于扯淡了,因为他爱的是自己的金钱地位财富,爱他所在的楚国统治阶级。

统治者高屋建瓴。皇帝换了几十茬,纪念屈原却是每朝每代都要坚持的。为什么?因为皇帝自己号称“奉天承运”,但他们知道自己是骑在人民头上的压迫者,从未得到人民的合法授权,是不可能让老百姓去真心拥护的。所以他们想了个花招:先让草民爱国,然后在“爱国”二字前面再加上“忠君”二字。如此一来,忠君就跟爱国混为一谈了,甚至忠君更是成了爱国的前提。

为了让忠君爱国这一花招能够行得通,就需要树牌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谁呢?找来找去,最终选定了屈原。忠君是实质,欺骗愚民才是目的。粽子包了1000多年以后,屈部长这个符号,这个牌坊,终于成功地被统治者树立起来了。为此,我每年端午节都要带领学生们重温胡适先生的那句名言  现在有人告诉你“牺牲你个人的自由去争取国家的自由”。可是我要告诉你“为个人争自由就是为国家争自由,争取个人的人格就是为社会争人格。道理很简单,真正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起来的”。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