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全球连线

何清涟: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实际问题虚化处理

发表时间:

中美第7次战略与经济对话日前在华盛顿结束。对话开始前,双方间的关系因各种分歧经常发生摩擦,口水战不停。中国中文媒体对对话开始的报道非常低调,可是参 与对话的双方官员不仅人数多,级别也很高。今天本台全球连线节目:连线采访旅美学者何清涟女士,请她谈谈对这次中美对话的看法。 

全球连线
全球连线
广告

何女士你好,你怎么看刚刚结束的这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你认为,这次对话的主要成果是什么?

何清涟:这次第七轮战略与经济对话是在中美关系处于零界点之时召开的,从双方对话开始前的舆论造势来看,完全体现了双方外交政策的特点。美国对华政策是处于不稳定的 状态,而中国对美的外交政策是相当的稳定和持续性,所以这一次对美国来说,正好出现了三种需要调整对华关系的意见:第一是出自军方和外交圈的鹰派,他们的 建议是除了保持对中国的绝对军事优势,还要考虑采用冷战时期牵制前苏联的经济工具,比如:收紧对华技术出口限制,推行不包括中国的贸易合作安排;另一种建议正好相反,认为华盛顿应该设法寻求于北京关系的新常态;第三种是和克林顿以来的对华政策一脉相承,(认为)双方应该通过共同合作的项目一点一滴地积累 信任。这条路,他们认为有助于稳定,也就是美国过去一直在做的事情。

这三种建议,奥巴马其实根本无法做出如何调整,还只能是继续保持和中国接触。这样一 来,是不是一点一滴地积累信任就很难说了。而中方是抱着比较大的希望的,这种希望从舆论造势方面可以看出来。第一:国内媒体高调报道;第二,这一次出动了 在美国两个最大的华人团体:一个是杨振宁等著名学者创办的“百人会”;另一个是参加“plagect“的一批新一代成功的教授,学者,科技工作者, 还有坚决主张对华友好的一些美国人,尤其其中一些人在中国长期工作。他们都来游说,主要讲中美友好如何重要,将决定未来四百年中美之间没有战争,也保证世界和平四百年。。。。。。这也太夸大了。。。。。。但总之,对中方来说是期望很高,收获甚小;对美国来说,本来就没有期望所以也谈不上什么收获,就算是接 触了一下。

不过,中国提出了“新型大国关系”,美国没接这个招,没有如何人使用这个词。中国以后可能最好别再使用这个词了,因为它给人一种不对等的感觉。

法广:北京方面提这个“新型大国关系”把自己拔得很高,是不是就是想和美国平起平坐?

何清涟:是呀,还有两个国家都是世界大国,GDP一个是第一,一个是第二,所以除了老美就是老中了。中国人是希望和他(美国)平起平坐。

法广:你觉得中美间存在的分歧,这次谈话是否对分歧起到弥补作用呢?

何清涟:没有,因为在会谈召开前,我就专门谈了这个问题,在目前引起冲突的几个大话题,比如南海、人权、网络安全在这三个问题方面。不可能取得任何一致意见,只能是交流看法而已。但是在一些边缘性的话题,比如:教育、卫生、科技交流、还有妇女儿童权益、健康医疗,这些方面可能会有一点实质性的收获,签订一些意向性的协议,所以这一次由刘延东率领的那一部分人,重点就是作这方面的工作。所以我在之前就将,实际问题虚化处理,而虚的(问题)实际处理,实的就是前面讲的三个问题,虚化处理。

法广:在经济上,这次对话在未来对发展双方经济有哪些好的影响或是坏的影响?
何清涟:经济上,中美关系  两个关系是最大的基础:一个是经济交往,在这方面美国的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基本上有投资,中国也和美国的各州建立了一些投资关系,和二十多个州建立兄弟城市兄弟省的关系,进行投资,有的资金到位了,有的还没有,所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另一个就是民间交流,其实民间交流是不太对等的。就是中国人可以在美国通过各种渠道成立NGO,如刚才讲到的“百人会”等等;而且还可以在美国自由办报,如《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在纽约帝国大厦(设立宣传的机构)。而美国的媒体就不能到中国自由播放,像《纽约时报》本来不是政府媒体,在中国也受到限制。

还有一个是美国有一个合法的游说机制,华府(华盛顿)有条客街,中国可以通过雇请那些退休的政客成立的事务所,去游说白宫,最多的时候,雇过三十二个。美国就不可能在中国(公开)游说任何中南海的高官,美国也不可能在中国自由的成立NGO,只有一个《美国对华商会》,也就是在商业方面听听自己商人的意见,不可能去游说国务院。所以这些(造成)在民间方面的不对等。

在经济方面,这次据说因此要开一个长长的清单,而这个清单目前没有公布,所以搞不清楚到底哪些谈成了,哪些没谈成。但是对奥巴马来说,他本任期内有一个最大的成果,就是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他希望保持,所以这可能就是清单的一个前提制约吧!

真对中美关系,何清涟表示:中美关系对应该都是双方最看重的关系,但是美国对华政策因受总统任期而受到限制,每个总统都有自己的智囊团体,有他自己的倾向,所以没有连续性;但是中国从邓小平以来,确定在政治上、意识形态上视美国为敌,在经济上美国是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外交目标上,中国视美国为非常重要的外交对象,但原则上是斗而不破。

应该说本来亦敌亦友合作的目标是矛盾的。但是,中国以斗而不破的原则艰难地坚持到今天,这也算是外交上的进步吧!

美国自己应该说被中国牵制的比较多,中国方面基本上是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针对中国如何牵制美国,何女士表示:北京当然利用了美国总统任期的限制,如对一些美国总统候选人给予投资,像最近传出的希拉里·克林顿收到过来自中国的捐款,这也是希拉里竞选中不太有利的一个因素。

中国也有自己的想法,也一直想(向美国)灌输,但是否能如愿,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不过,应该说美国现在的高层政治家、政客都没有对付一个新极权国家的经验,再加上跟冷战时期不同,苏联和美国那时没有经济交往,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目前和中国的经济交往就造成了这种复杂的利益纠葛,对华政策受到本国利益集团的牵制太多,比如金融利益集团、产业利益集团,都受到牵制,所以跟中国不一样,中国只有一样利益就是国家利益,不管你下面投资有多少,但是最后是以党的利益、政府的核心利益为重。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