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明镜书刊

毛周权斗44年,究竟谁是贏家?

发表时间:

毛泽东与周恩来,是“中国20世纪最举足轻重的两位领袖,中国20世纪最受世人关注的一对关系,和而不谐、斗而不破,决定了中共历史轨迹和中国基本面貌”。明镜出版社的新书《中共是怎样炼成的  毛泽东周恩来44年权斗史》,封面上这几行字,让人深思。今天的“明镜书刊”节目,我们请参与了本书编辑的高伐林先生来介绍这本书。

广告

法广: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关系,已经有很多学者探讨过。明镜为什么还要出版这本书呢?

高伐林:您说得对,毛周关系,只要是关心中国现代史、革命史、建国史、中共党史和文革史的人,都高度关注。这也是本书作者翁寒松先生将书稿交给明镜出版社时,我们的疑问。作者翁寒松认为,虽然有很多人已经看到,甚至写出“中共党史是一部毛泽东与周恩来的生死决斗史”的文章,但总体上始终缺乏深层的探讨和令人信服的评析,甚至得出在作者看来是错误的结论。翁寒松引用原《人民日报》副总编王若水的夫人冯媛回忆说:王若水“在晚年重点研究的一个题目是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关系”,但可惜过早去世,没能拿出成果。

法广:那么本书作者怎样描绘毛周关系呢?
高伐林:《中共是怎样炼成的》这部著作篇幅浩瀚,从1919年毛周二人走上社会政治舞台考察起,直到1978年毛泽东最后指定的接班人华国锋事实上失去权力为止,时间跨度60年。但主要笔墨,是剖析从1932年至1976年毛周直接交集后的关系,所以书名上标明“44年权斗史”。

法广:“和而不谐、斗而不破”,这是作者归纳的毛周关系的特点?
高伐林:官方过去将毛周关系说成“肝胆相照的战友”,早就没几个人相信了;民间则视作“君臣”  毛是明君、暴君还是昏君,有很大分歧,但是将周视作忠臣贤相,则争议较少  至多只是非议他“愚忠”;而本书作者却从二人“和而不谐、斗而不破”,透视出双方权斗更深层的线索,那就是:表面上大权在握、占尽上风的毛泽东,实际上是彻头彻尾的大失败者,而表面上低头退守、委曲求全的周恩来,却不动声色地挫败了毛泽东咄咄逼人的攻势,使毛一步步落得孤家寡人、所有狂妄野心化为乌有的下场。就像中国有句古话所说的:“逢君之恶”,意思是“迎合执政者的意旨,引导他去干坏事”。

法广:这确实是具有颠覆性的看法。书中举了大量实例?
高伐林:是的。在翁寒松看来,中共建国后的一系列高层政治倾轧,都可以看到周恩来对毛泽东如何用层层剥笋的方式,引导毛自己动手,清除自己最信任最倚重的党羽,50年代整掉高岗,60年代整掉刘少奇,70年代整掉林彪,都是周恩来得手的最著名实例。
当然,翁寒松並不认为毛周关系是直线式的周恩来节节胜利、毛泽东步步失策,他在书中叙述了44年间双方多次攻防、互有胜负;他们二人的关系也并非总是剑拔弩张的对手,在复杂的历史中,往往是多方博弈,时而合纵,时而连横,敌我友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

法广:也就是说,作者认为,毛和周只是多方中的两方?
高伐林:是的,这对读者是有启发性的,过去对某一历史事件,人们往往简单化地理解对垒双方,一方是正确路线,一方是错误路线;一方是好人,一方是坏人;而作者力图让我们明白,历史的走向是多种政治势力的“混战”。例如遵义会议,作者的观点就与传统说法大相径庭,他认为,遵义会议其实是周恩来主导、周毛联手而发动的清算“留苏国际派”的政变,但随即毛对周突然袭击,把周恩来通过遵义会议夺得的中共领导权转到自己手中。再比如在长征途中的“两个中央”,翁寒松认为,当时参与博弈的至少有毛泽东、张国焘、周恩来和“留苏国际派”,毛泽东开始是利用张国焘扒掉周恩來的紅軍總政委之职,随后周恩来又抓住毛张交手的时机赢得时机和党内地位。其它如西安事变、延安整风,乃至后来的“反冒进”、“大跃进”等重大历史事件,都是这样。

法广:作者翁寒松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何要写这部党史研究专著?
高伐林:文史学者翁寒松是南京人,出生于1957年,曾在中国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任职。上世纪70年代末起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发表文章千余篇,出版多部专著、文集和译著。其中译著《思想家》多次再版。
他曾说过,自己是学哲学出身,搞历史不是“科班”而是“票友”,但有对中共党史拨乱反正的“绝决之心”,所以从1994年开始列提纲,直到2012年完成,断断续续用去了18年时间,其中真正坐下来集中精力写这本书,是在2008年以后。2012年这本书写完后是近75万字,这次出版前经作者修订和我们编辑,精炼成56万余字。

法广:翁寒松给我们描绘了与过去认知不同的毛泽东和周恩来,是要重新解释中共党史?
高伐林:是的。在他看来,毛周权斗史是中共党史的主旋 律、浓缩版,毛泽东与其他党内对手张国焘、王明、项英、高岗、彭德怀、刘少奇、林彪等人的对决,都不过是其副部、过渡和即兴插曲之类。周恩来是党内唯一能 够同毛泽东长期暗斗直至同归于尽的人物。作者说,在毛泽东不断自我削弱、自我否定自己的进程中,周恩来窥视、迎合、引导、协助、逼迫、强化……加速毛泽东的自我否定进程,“帮助”毛泽东最终众叛亲离,与此同时,周恩来同样也就否定了自己。

明镜新闻网:
http://www.mingjingnews.com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