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津爆事故后舆论沸腾PK官方冷处理

发表时间:

8月12日深夜,天津滨海新区一危险品仓库连续发生两次爆炸,现场腾起蘑菇云。据测算,爆炸破坏力相当于24吨TNT炸药当量  能量接近53个战斧式巡航导弹。伤亡人数不断上升,据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最新报道,事故到周四已造成致50人死亡,包括12名消防员,另有700多人受伤。在关注天津爆炸造成的人员和物质损失的同时,对灾难发生后的新闻不透明,以及政府冷处理等问题引起的争议也再次引发争议和批评。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爆炸发生后,尽管北京时间已经是深夜,但微博、微信群、朋友圈被刷屏,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已以亿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爆炸的场景就被捕捉下来,进入了大众视野。爆炸现场的火光,蘑菇云以及现场附近地区一片狼藉,令人触目惊心,犹如战场的图片充满了社交网站,所有的跟贴和评论都在为可能的遇难者祈祷,为伤者祝福,同时也希望得到更多的有关消息和报道,大家都在问爆炸发生的原因,具体地点,波及范围,究竟有多少人死伤,爆炸是否会造成空气污染,是否会发生新的爆炸,医院是否需要鲜血等等方面的信息,人们急切希望知道更多权威的信息。

但民众的急切心情与天津市政府和媒体的的回应和表现形成难以理解的鲜明对比。

有网友表示,直到周四凌晨3:52,距离爆炸事故发生已有4个多小时,网络上已经流言四起。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天津发布”才发布了第一条消息。 

网络上有文指出,虽然遇到这种突发事件,第一时间要求公布死伤者人数、事故原因等,有些过于苛刻。但通过微博、网站动态发布最新信息,避免因信息不透明而出现谣言,减少民众的恐慌情绪,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从3年前的蓟县大火,到如今的塘沽爆炸,没有丝毫进步。。
更传出消息说,就在全球各大网站,电视台的都在关心天津,天津卫视却在播韩剧,当地电视台晨间节目几乎全部是电视剧和娱乐节目。

网友感慨又无奈地说,新闻业内有一种说法:天津是一座没有新闻的城市。这一次,似乎依然没有新闻。这种对民众知情权的藐视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而在微信上传播的令一条信息也引起质疑和费解,内容是:‘一级,要求天津塘沽开发区爆炸事件撤出头条和头图推荐,清理跟贴,不要转载非新华社的稿件,已转的请撤后台。 ”这条消息没有出处,也无法查明信心的可靠性,但从天津市政府的网站来看,这条消息可能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因为该市政务网站上与大爆炸有关的新闻的确与中国官方网站新华网出奇一致,仅有的一条报道就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对天津爆炸做出了最高指示。

再打开被认为较独立可靠的《南方周末》网站,也会惊奇地发现头条也不是天津爆炸,相关内容仅出现在相当靠后的社会版上,题目是,天津滨海新区爆炸已造成11名消防员牺牲,发贴的时间为8月13号北京时间11点,随后竟没有对遇难者人数进行更改,而更令人诧异的是,在这条消息下面仅有一条跟贴,也完全与天津爆炸无关。

在这样的大灾难和事故面前,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媒体集体噤声,不得而知。

在这样的气氛中,网上对天津大爆炸前因后果以及政府的处理方式提出五个待解疑问有多大或的答案的可能性呢?
这五个疑问是:

第一:究竟有多少人伤亡?
第二:为什么流言在散布,官微在沉睡?
第三:市民在逃难,政府在哪里?
第四:爆炸是否与化工围城有关?
第五:爆炸事故真相从哪里来?

面对民众知情权和官方的冷处理,网上有人发出的感慨似乎很有道理,说任何灾难中,真正击垮人类的不是伤亡,而是恐慌,因此,在任何灾难发生后,第一时间缓解民众恐慌情绪,是政府的应尽职责。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政府的职责不只是抢险灭火,而是应该有一套全面的应对机制。

无论这次事故中,最终导致了多少人伤亡,要求有关方面都应该以透明来产生真相,通过媒体真实、客观的报道确立公信。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