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观察中国

2022年冬奥应是习近平全方位展示政绩时刻

发表时间:

北京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成功,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同时主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的城市,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今天的观察中国,要向大家介绍有关北京冬奥的分析评论。

中南海
中南海 DR
广告

北京《环球时报》的社论称:“北京携同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西方舆论的风凉话来得很及时。《华盛顿邮报》一篇评论写得挺难听:办奥运似乎渐成集权政府领地。”“或许我们不应为表层舆论掌声少、找麻烦的却挺多而怨天尤人。中国要不就别做大,别出奥运这样的风头招事。既然我们走向世界的中心舞台,就得逐渐习惯站在那里是要被全球舆论洗礼的,而它们很大一部分将是唾沫。大国是干出来的,是实力堆出来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是被‘骂’出来的。中国人似乎在逐渐悟出这个道理:我们挨骂不仅是因为我们问题多,还因为我们总体上做得不错。 ” 

香港《信报》的社论称:“作为东道主,北京当可借助冬奥会改善国家形象,可是有一个问题不得不注意,外国对于中国的‘体育精神’有信心吗?日前中国名将孙杨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世界游泳锦标赛赢得男子四百米自由泳冠军,由于他曾于去年五月全国游泳冠军赛中,尿液样本被验出含有违禁物质,外国记者在答问会上重提旧事。孙杨回应道:‘(外国媒体对于中国)所有运动员拿到成绩,总觉得我们中国人是用了什么东西一样,我觉得这是非常恶心、非常肮脏的想法!’外国记者对于中国运动员存在着这种‘非常肮脏的想法’,除了少数人出于偏见以外,关键的原因大概仍在于中国体坛纪录不佳,弄虚作假时有所闻。”“北京主办冬奥会,能够与禁药说不吗?能够避免偏私吗?能够让外国记者对中国运动员不再怀有‘非常肮脏的想法’吗?”  

香港《太阳报》“阳光华夏”的评论称:“办一场盛会垮掉一批官员已是官场惯例,北京冬奥会难道会例外?”“想当年,首次代表中国申奥的陈希同,京奥开幕前已身陷监牢,主管奥运场馆建设的副市长刘志华则被调查;上海世博开幕时,带队申博的陈良宇正在牢中服刑;深圳申办大运会时的市长许宗衡,还没等到开幕就已落入牢笼;广州亚运会时的市长万庆良,如今已被‘双开’;南京举办青奥会,前市委书记杨卫泽和前市长季建业,如今分别被‘双开’以及判处入狱。”“官员热衷于搞国际活动,除可提升城市形象、增加政绩之外,更重要的就是通过基建搞腐败。大凡重要的工程建设,从设计图纸、招投标到施工用料,每个环节都因为利益纠葛而充斥着贪污腐败,成为官商勾结的盛宴,以及官员权力套现的平台。”“ 政府应该冷静下来,从那些表面‘迷人’、 ‘壮观’的盛会迷思中清醒过来,将目光转到基层苦苦挣扎的百姓身上,想一想能为他们做些甚么。当局与其不惜工本举办盛事,不如脚踏实地改善民生,真正造福人民,而不是为贪官们增加一次次以权谋私的机会。” 

美国中文《世界日报》的社论称:“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是中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崛起了’,代表胡锦涛时代的巅峰;那么2022年冬奥,该是中国向全球展示‘我们壮大且文明进步了’的机会,也是习近平临权力交棒前,全方位展示政绩,让世界看看中国有何不一样的时刻。”“2022冬奥时,习已卸任在即(除非破例延做第三任),届时习应处于政治巅峰时刻。他究竟将走上冬奥主席台,向全球展示中国的成就和自己的政绩,圆满收幕;或焦头烂额,内外相煎,系于这七年努力。”“距2022冬奥还有六年多,习近平可做很多事。有能力花大钱是中国的本领,但除了钱和硬件建设‘精采、非凡、卓越’之外,中国是否该拿出让国际间尊敬、佩服的政治、社会、文化等软实力的‘健康’(刘延东向国际奥委会陈词用语)成绩单,避免只有暴发户式、好大喜功的排场,而应有真正进步的内涵,是所有中国人的衷心祝愿。”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