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报纸摘要

北京大阅兵的双重目标

发表时间:

9月3日的法国《费加罗报》和财经报刊《回声报》都以整版篇幅报道了当天北京天安门广场上规模盛大的阅兵活动,不约而同地认为,北京借此向世界展示其军事力量。

广告

习近平政权向世界也向国民展示力量

《费加罗报》驻京记者帕特里克•圣•保罗写道:从官方声明看,这次阅兵活动旨在纪念过去,一方面纪念抗日胜利70周年,另一方面也凸出中国在二战中做出的牺牲。但事实上,习近平的目的是面向未来,宣示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地位,尽管这有可能让周边邻国更加不安。近期,受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和股市动荡的影响,金融市场风暴迭起,在这种背景下,这次规模盛大的阅兵活动因此也别有一番意义。文章认为,其中要传达的信息非常明了:尽管经济过渡进程十分复杂,但中国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大国。这种力量展示同时也是针对国内。文章引述一名美国哈佛大学中国问题专家(Rana Mitter)指出:中国经济仍在增长,但国家没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量。当局越来越多的利用战争回忆来营造一种共同的身份认同的情感。

文章同时指出,北京规模盛大的阅兵活动却是一次外交上的失败。只有24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领导人出席活动,奥巴马、卡梅伦、默克尔都回绝了邀请。 文章写道,西方领导人都不想出席这次在1989年民主运动的大学生被屠杀的广场上举行的阅兵活动。当局始终把那次屠杀视作绝对的禁区。北京也始终指责日本不愿承认其罪孽之深重,并有意将此与目前的岛屿主权争议联系在一起。而中国在南海的主权争议中立场越来越强硬,使得亚太邻国多以担心的目光关注着这次阅兵活动。

《费加罗报》驻京记者也针对北京掩盖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扮演的角色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的历史教科书强调共产党军队在战争中的主导地位,而大部分的西方史学家则认为毛泽东坐等日军失败,保存自己的实力,而让国民党军队在对日作战中耗尽力量,最终打败国民党,控制了全中国。目前在台湾的国军老兵也应邀出席阅兵仪式,北京希望借此以自己为核心,拉紧与台湾的关系。文章引述台湾历史学者卢业中指出:这次阅兵活动是北京的宣传工具,不仅是向台湾和世界,同时也是向国内炫耀自己。

财经报刊《回声报》驻京记者的报道注意到,北京为这次阅兵活动兴师动众,但老百姓因此而多得了一天休假,北京人更因此而连续几周呼吸到了几乎纯净的空气,因为北京周边数千家工厂都因此而停工停产。如此大规模的阅兵活动,天安门广场是当然的选择,但这里也会唤起痛苦的记忆。西方领导人,从奥巴马,到卡梅伦,到默克尔、奥朗德,可能都因为不想在这个极有象征意义的广场出现而缺席。最显要的贵宾是俄罗斯总统普京,最有争议的人物则是受到国际通缉的苏丹总统。但习近平对此毫不在意,因为周边国家会密切关注阅兵活动。由于南海岛屿主权争议不断,许多邻国可能不会赞赏中国如此炫耀武力。而且,大部分的评论都认为,这次阅兵活动旨在向国民展示,国家主席习近平铁腕掌控着国家。另外,阅兵活动也可以进一步刺激国内的反日情结。

不过,《回声报》驻京记者也特别注意到这次阅兵活动传达出的军队改革信息,文章引述彭博通讯社的消息指出,习近平将在军队展开近三十年来最重要的改革,中国军队将仿效西方模式,加强境外行动的能力。而为了落实这项改革,习近平先在军内开展清洗贪官行动,借反贪腐行动,实现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

俄罗斯总统普京是北京阅兵式上最显要的人物,但《回声报》也简短报道说,中俄两国自1959年以后,从未有过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贸易往来上也是如此。俄罗斯主要向中国出口天然气,但双边贸易尚需动力,今年第一季度,两国贸易下跌了29%。普京预期在今年将两国贸易额推动到1千亿美元的目标因此可望而不可及。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