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报纸摘要

世界报:共产党经典剧目“白毛女”再次闪亮登场

发表时间:

周四出版的法国各报头版主题,多以国内新闻为报道重点。税务改革遇阻、安全议题、面对难民大潮表现出的困惑,占居了各主要日报突出报道的新闻位置。国际新闻重点主要围绕葡萄牙的反紧缩计划展开。此外,《世界报》和《费加罗报》分别刊出与中国话题相关的报道。

广告

周三版的晚报《世界报》在文化版页报道了中国红色歌剧“白毛女”再次登上舞台的消息。《世界报》指出:在中国的大力宣传下,共产党的经典剧目“白毛女”再次闪亮登场。文革时期,这部歌剧曾由毛夫人改编成芭蕾舞剧。新版“白毛女”是在文化部的直接领导下产生。它的艺术指导不是别人,正是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彭丽媛曾在上个世纪80年代扮演过剧中的女英雄人物。

新版“白毛女”的首映式于11月6日在毛泽东的老根据地延安举行。《中国日报》指出,今年是“白毛女”创立70周年纪念日,颇具象征性意义:因为这部歌剧是毛泽东1942年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编写的首个剧目。这部歌剧在随后的50年代被搬上银幕、成为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外上映的影片之一。

《世界报》记者在报道中写道:毛泽东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那些归附于共产党的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的独立创作敲响了丧钟。因为“文艺创作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及共产党”才能够得到绽放。这一讲话尤其引发了对知识分子周期性、大规模的迫害,如反右及文化大革命。

但这并未能影响习主席对其表示大力赞扬。一年前,在被官方誉为堪比毛泽东“讲话”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他还在讲话中不点名地批评了那些制造“文化垃圾”的“艺术家”,指责他们“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世界报》认为,中国主席实际上指的是那些独立作家或普通网民,他们不断质疑官方历史中的看法。习近平的讲话引发了知识分子和博客的不满,讲话全文至10月14日方才公布。该报指出:“白毛女”的复活,似乎是为了回应共产党遗产的监护人、中国一号人物的指令。

《费加罗报》周四报道了中国在国际拍卖市场上的强势地位。报道指出:尽管中国经济出现放缓,中国的收藏家们却在纽约显示了他们强大的经济实力。自此,他们的目光聚向顶级收藏品。

法国哲学家格卢克曼(Andre Glucksmann)逝世,引发广泛关注。在法国媒体的大量报道中,《世界报》刊出中国异见人士魏京生及中国作家廖亦武对这位知名左派知识分子的评价。魏京生指出:目前,法、英领导人纷纷赶往中国去乞讨合同,像格卢克曼这样的知识分子就越来越少,因为现在人们在尽量地避免谈及中国违反人权的问题。如今,与邓小平时期相比,习近平在违反人权领域走得更远。即使美国的知识分子中,也少有勇于抨击这一独裁之人,担心失去中国给他们的好处。在这样的背景下,格卢克曼的逝去,对我们而言,犹如失去了一块宝。他从不畏惧中国的批评。

廖亦武也指出:每次逝去一位捍卫人权的知识分子巨人,都会令整个人类蒙受一次损失。他认为:多数作家均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过多的自我:他们关心的主要是出书、写文章。那些肯花时间和精力去关心他人痛苦的作家极为罕见。对法国来说,这样一位人物的逝去应该被视为一种警告。将思想、智慧与捍卫人权接合在一起是法国的伟大传统。但愿格卢克曼的逝世不会为这一传统划上句号。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