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世界报

官方媒体宣布新疆反恐成果却未解疑团

发表时间:

巴黎系列恐怖袭击事件的惊悚未定,马里首都再蒙恐怖袭击的血腥,而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又在恐怖袭击威胁中进入最高戒备状态。法国《世界报》周末版仍然以此为核心话题,悼念巴黎惨案中的遇难者,探查马里袭击事件来龙去脉,审视法国打击恐怖主义的措施以及国际社会的响应,思考反击伊斯兰激进力量的思想武器。恐怖主义活动跨越国界,无人能置身事外,《世界报》也发表文章,报道中国政府近日宣布的在新疆地区的反恐行动。

法国《世界报》巴黎总部外景。
法国《世界报》巴黎总部外景。
广告

该报驻京记者的文章引述新疆政府官方网站11月20日发布的消息,警方在追缴9月18日新疆拜城煤矿袭击案肇事者的行动中,击毙28名“恐怖分子”。根据天山网这则消息,围剿行动持续了56天。《世界报》文章指出,11月14日,中国公安部就曾简单报道消息,称反恐行动取得“巨大胜利”,并指出,这项行动几乎与巴黎恐怖袭击行动同时。但这则消息很快被删除,从而引发网友疑问。文章指出,近年来,新疆当地讲突厥语的穆斯林与来自中国内地不同地区的汉人之间关系日益紧张。北京政府在那里大张旗鼓地打击“分离主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三股势力”,严厉控制宗教活动,并开展常常十分粗暴又目标并不明确的反恐运动。维族人占居民多数的南疆因此常常发生袭击警察局、或者袭击汉人的各种事件,但当局往往压制对这些事件的报道,担心内地汉人不敢来新疆,也担心更加刺激汉人的反维族人的情绪,2014年昆明和乌鲁木齐发生的自杀式袭击都使得这种针对维族人的仇恨情绪高涨。9月18日拜城煤矿袭击事件,官方没有任何报道。披露此消息的是美国自由亚洲电台的维语部,但中国官方从未证实。自由亚洲电台当时引述来自当地官员的消息称,那次持刀袭击拜城煤矿矿工的行动可能有50人丧生,拜城煤矿雇佣着近300名矿工,他们大都来自中国内地。5名赶来救援的警察丧生,他们当时乘坐的汽车被袭击者驾驶的煤车撞翻。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从目击者、警员或维族官员处获得的消息显示,事件可能是当地一些居民的报复行为。天山网证实的三名袭击案组织者都是家庭成员众多的当地名人,他们偏重传统和伊斯兰的立场众人皆知。据自由亚洲的报道,这些人的袭击行动是为了报复当地官员对他们的骚扰。政府在当地展开反对极端宗教特征的运动,他们全家人都被迫接受政治再教育,因而心生不满。袭击行动的一名参与者因为没有向官方申报收养了一名女童而去接受了三天的再教育,随后又被要求接受两周的再教育。

《世界报》文章指出,新疆当地虽然允许伊斯兰信仰活动,但中共严格控制这些活动,伴随着打击原教旨主义运动的种种措施越来越让维族人感到过分,导致近年来发生多起演变成暴力的事件,这些事件通常被中国特警部队镇压。拜城煤矿袭击案两个月以后,不仅事件本身原委仍有很多疑点,而且政府宣布的击毙28名恐怖嫌疑人的行动也不甚明了。根据自由亚洲电台的报道,三名组织者携家带口逃入通往吉尔吉斯斯坦的山区,警方在11月12日针对他们躲避的一个山洞发起冲锋,将他们全部击毙,其中包括4名妇女和3名儿童。官方媒体随后报道称击毙了17人。《世界报》文章指出,官方报道的击毙人数前后不一,警方行动中是否发生误杀?这在中国特别是在对官方报道极度不信任的新疆引发种种传言。

《世界报》周末版的头版通栏照片是巴黎市中心共和国广场上法国民众以鲜花、蜡烛悼念遇难者的场面。该报报道说,在大区议会选举到来之际,各地民选官员都注意到法国人仍然惊魂未定,不知道这种恐惧会产生怎样的政治影响。

《世界报》大篇幅报道了马里首都恐怖袭击事件的始末,也突出了法国政府面对优先打击非洲伊斯兰激进势力还是优先打击叙利亚的伊斯兰国武装两种选择的为难。联合国通过了法国提出的打击伊斯兰国组织反恐决议案,法国的立场也得到了欧盟国家的响应,但是,在军事反恐的同时,如何抵制伊斯兰激进思想?《世界报》邀请多国学者各抒己见。

法国著名经济学者、《21世纪资本论》的作者托马斯•皮凯蒂在其专栏文章中指出,完全以安全措施为核心的政策不足以应对恐怖威胁,因为恐怖主义从中东社会不平等现实的火药桶中汲取养分,而西方在很大程度上制造了这个火药桶。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