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全球连线

何清涟:人民币“入篮”近期好处鲜有 风险或增

发表时间:

一周以来中国舆论的两大热门议题莫过于北京的重度雾霭和人民币“入篮”,雾霭人人可见,但人民币加入特别货币提款权这一金融性专业话题并不为大多数人熟悉,何为特别提款权(SDR)?为什么中国政府孜孜以求希望将人民币加入其中?为什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调整规则标准帮助人民币“入篮”?“入篮”对人民币走势及经济的影响有哪些?我们就以上问题电话采访居住在美国的中国经济社会学者何清涟女士。 

REUTERS
广告

何清涟:这个问题其实中国有些把它夸大了,有些没说清楚,所谓“入篮”就是加入IFM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的储备货币(称SDR),从七十年代创设以来,这个“篮子”里的货币已经变了三轮。最开始是16个创始国,有美国及欧洲的所有国家,作为储备货币的有16种,其中连意大利、比利时等小国货币也包括其中。后来欧盟统一后,欧洲的货币就基本上以欧元为代表,即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四种货币。中国大约在前年提出加入(SDR),因为中国作为一个很大的国家,国际贸易占的份额很大,所以在中国提出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考虑这个问题。

中国并不是合乎标准,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愿意为中国修改一些标准,这个修改标准在今年四月份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已经对此说得很清楚,他说“我们愿意修改规则,以让中国能够加入”。

中国为什么要加入呢?它游说的理由有一条,因为中国的金融确实和全世界体制都不合,不透明,资本不能自由进出,汇率不能自由浮动,所以它要用入篮“倒逼改革”。“倒逼改革”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只要允许我们加入,我们愿意做一些修改。为了适应这个条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修改规则,中国也做了一点点改正。中国所做过的改正当然都是些技术性的,比如原来的三个月期限的国债不是经常发布其信息,那么现在开始每周滚动,把收益率的曲线让人看得透明一点,要不然只是说中国的国债投资收益好,但是看不到它的收益率曲线。还有一个,就是外汇交易中心过去是一天只公布一个开盘价和收盘价,现在每天5次公布汇率,虽然不是实时公布,但是公布5次,也规定用下午四点钟的汇率作为SDR使用的参考汇率。那么中国改一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修一修,就这样勉强符合入篮条件。一直等到11月。中间两次延期,本来是八月份要开会,那时开会肯定是通不过,因为当时正好是国际金融界对中国干预股市有特别大的意见,认为政府这种强力干预的做法、这种不透明导致资本安全受到严重损害,所以那时肯定是通不过,就把会议延迟到11月。

11月本来是计划在中旬开,但是可能规则还没有修改好,或者还有技术问题,又延迟到11月底,也就是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金融改革寄望甚高。

那么加入SDR到底是不是中国所说的那么的重要呢?我讲一个让中国人泄气的消息,像瑞士、澳大利亚等好几个国家都拒绝将自己的货币作为“篮子”货币,因为他们说自己的货币承担不了这种责任,所以就不同意。有一点,就是我们中国看到的是权力,即(“入篮”货币)可以作为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其实是在三个限制性条件下使用的特别提款权,但是人家看到的是责任,责任就包括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尤其是在贸易中,你只能是出超,如果一入超,其实情况就比不加入更麻烦。

RFI:中国今年来孜孜以求加入SDR,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周一公布接纳人民币入篮后,中国媒体从宣传到舆论都对此热议,反应出这一被中国媒体称为“里程碑式历史事件”的影响。其影响果真有这么大吗?

何清涟:没有,从近期看,影响几乎 可以忽略不计,因为首先,其最大的成就有两个,一个是其他国家的央行愿意选你做储备货币,第二就是投资者愿意购买人民币作为储备资产。 从近期来看,不说别的,现在全世界的储备资产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主要是以美元、英镑为主,有一个收储倾向,欧元在下降,日元最少,美元占68%以上,中国自己主要是购美元,你看中国央行自己愿不愿意这个时候放弃一些美元资产,减少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转而让人民币做自己的储备?我看央行未必愿意。既然你自己都对自己的货币不信任,其他的国家为什么要信任你?
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是中国的宣传没有说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没有规定188个成员国必须按照篮子货币规定的比例配备自己的外汇储备,它只是个参考,篮子货币对于各国选择储备货币的币种根本没任何约束力。中国的宣传部门的人可能不懂这些,所以就自己想象了一些意义在那里讲,那么相反的,倒是三个央行行长,一个是美联储的前主席伯南克、还有就是现在中国在任的央行周小川、 易纲两位正、付行长,他们的态度倒比较冷静。伯南克在人民币入篮以后,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意思有几点,他说,给中国特别提款权,只是好像幼儿园的老师给作业做得好的学生发了一颗小五星 ,也就是中国的小红花,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说,中国这些年来,确实经济增长很快,经济地位提高,为了奖励他。但是对中国来说,SDR篮子货币的规定用途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这是懂行的人(的看法)。

周小川在11月27日,其时他已经知道“入篮”通过了,他在人民日报上发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标题其实是很枯燥的,但是在人民日报转载了以后,很多国内的人非常敏感,也就把它改了一个标题,直接了当地讲周小川完善相关措施,有效应对境外金融攻击,就把周小川有关完善金融安全机制等第六条里面的内容强化了一下,重点讲现在我们要进行金融改革,但是要注意安全底线,要防范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有效应对境外对我实施金融攻击或制裁。所谓金融攻击很简单,其实主要体现在外汇市场上,大批外资涌入炒作人民币,炒作人民币把人民币汇率炒高当然中国政府高兴,但是问题是人民币汇率如果下跌,中国政府就会不高兴,就把这个当成金融攻击。

对此易纲说得更明白 ,易纲在一个内部会议上答记者问的时候干脆就说,必要的时候我们还会启动相关保护措施,意思就是,在外汇市场一旦失控,比如汇率下跌太厉害时还是要管制。那么现在向IFM承诺的是,汇率要实行清洁浮动,清洁浮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透明化、政府不再操控。但是这是目的,不是现在。人家说了,将来要实现,现在这一段时间,肯定还是要政府管控,要双向控制,双向控制就是上下区间有一个界限,那么原来浮动的空间可能小,现在为了“入篮”,为了满足承诺浮动的空间大一点,叫做在管控下的汇率区间浮动,这里有个专门的名词,叫肮脏浮动,它与自由浮动差别很大。

再次总结一下,对于人民币“入篮”,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所谓外行就是宣传部门、宣传机构就有你刚才提到的,称这是“里程碑式的事件”、给中国带来多少好处、比如将来还要挑战美元地位等等,就是这样说的,但是内涵 这三个央行行长是看“门道”,就知道它没有实质性的好处,近期内还可能有很多风险。

RFI:有关人民币“入篮”后将来可能替代美元的话题谈得很多,您能否就此做一分析?

何清涟:人民币取代美元,我觉得这基本上可以当作中国的共产主义理想,《经济学人》在八月份发表一篇文章,半调侃地说了一句:“当然可以取代,因为美元在20世纪初也是一个小币种,现在已经成了世界第一”。意即以百年为期,中国人民币也可能取代美元。但是你也知道,经济预测如果要做到一百年以上,那就不是经济预测,那叫“玛雅预言”、是宗教神道里的东西了。

实际上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交换手段、结算手段以及财富储存的象征,是长期形成的,是经历了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后半期英镑衰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兴起和最后结束,这是大家的一种自愿选择,不是说谁想做谁就可以做,它有两个支撑:一个是美国蒸蒸日上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另外一个就是美国的制度保障下的国家信誉,其他的货币就没有这个信誉,比如欧元,欧元现在贬值贬得特别厉害,在五年以前,欧元对美元的汇率是1.5比1,现在贬到几乎接近1比1了,而且还可能继续贬。也就是说,持有欧元财产的央行和个人财富都大大缩水,持有美元的相对上升。每个人选择币种的时候都要选择前景好的,所以对于人民币来说,从加入SDR以来,每天汇率都在下跌,在此补充一点,人民币汇率下降不是因为加入SDR引起的,而是在加入SDR之前中国控制的非常严格,不让它贬值,以免挫伤大家的信心。那么这几天一直在走低,就说明大家对它信心不足。

我个人觉得中国人民币取代美元在短期内、至少在20年内是看不到希望的,而且中国现在正好是经济下滑的始点,将进入长期衰退,在这个情况下,中国的制造业将进入全面衰退,金融产业问题重重,比如影子银行大批倒闭,坏账又卷土重来,还有就是失业现象非常严重,春节这一段时期就有1.7亿农民工提前回家过年,过年之后可能找不到工作,今年从年初到现在已经有1亿多、加起来有3亿人失业,在这个情况下,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给中国人民造“饭碗”,而不是让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实际上一国货币是否坚挺完全取决于自己的经济实力,而不是说经济层面很糟糕还能够货币坚挺,这个关系应考虑清楚。所以我认为中国近5年内是解决失业问题,长期看是解决生态问题,和让中国制造业能够建立起一个比较好的制造业工业系统,而不要去想一些什么“赶英超美”等不切实际的目标吧。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