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生态 健康与科技

中国经济增长数字究竟是多少?

发表时间: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2月中旬公布的预测数据,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预计达到6.8%,略低于央行此前对2015年年增长为6.9%的预测水平。中国经济在经历多年的两位数增长之后,开始放慢脚部,这原本不应当令人意外的话,但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数据的质疑增添了他们对中国经济走向的忧虑,因为无论是去年夏季的股市震荡,还是人民币去年8月的意外贬值,好像都不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官方统计数据似乎永远都不会偏离政府的增长预期。最新一期法国《观点》周刊就此发表文章:中国经济增长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位于北京中央商务区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第三期(中)和其他建筑。摄于2015年10月12日
位于北京中央商务区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第三期(中)和其他建筑。摄于2015年10月12日 图片来源:路透社/Jason Lee
广告

这篇署名Patrick Artus的文章针对自去年夏季以来甚嚣尘上的围绕中国经济数据的争议,试图以对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主要国家增长曲线的方式,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数字是否与官方数据相符。

文章写道:在争议声中,有人认为中国政府并没有夸大其增长数据,增长数据之所以维持在高水平,是因为中国经济正转型成为服务型经济。而服务型经济往往表现为增长数据高于进口、能源消费、投资等常用指标的增长。事实果真如此么?

作者于是决定比较经合组织大国美国、英国、欧元区以及日本这些服务型经济体的数据,观察这些国家是否与中国一样,呈现经济增长曲线与进口、能源消费、投资等常用指标增长曲线脱钩的现象。

根据中国官方数据,自2014年下半年起,经济增长就明显不再遵循与进口、能源消费、投资等常用指标增长同向的曲线。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15年1月公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但当年,官方数据显示,自2014年下半年起,中国进口大幅缩水,全年进口总额减少20%,电力生产停滞,投资明显放缓,从2011年的年增长30%下降到如今的年增长7%。这些数据是否显示中国经济已经转型成为服务型经济呢?

文章指出,2015年,服务业在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为48%,在美国,这一比例为61%,在英国为72%,在欧元区和日本均为68%。工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2015年为32%,在美国为12%,英国为9%,欧元区为15%,日本为21%。

但是,尽管这些经合组织国家近期增长率有限,投资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曲线与中国明显不同:这些国家进口仍然在增长,而不是缩水,进口总量在美国增长6%,在英国为2%,在欧元区为6%,在日本处于停滞状态,在中国则下降了7%。

如果对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与电能消耗情况,两方情况则非常相似:在经济增长的情况下,美国电力消耗停滞,英国和日本的电力消耗降低,倒是欧元区的电力消耗大幅增长。

如果对比投资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投资增长始终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在一年之内,投资增长在美国为3%,在欧元区为5%,在日本为1.5%。

从进口、能源消费、投资等这些常用指标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增幅不高,但有人说,中国的经济增长如今靠服务业驱动。中国的官方数据的确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工业年增长4.2%,而服务业年增长7.6%。

从电力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看,的确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同美国,英国,日本一样,增长与电力消耗的增长曲线脱钩。但如果从投资以及进口这两项指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来看,经合组织国家与中国不同,并没有出现两条曲线脱钩的现象。文章认为,这说明中国经济增长与常用指标增长曲线脱钩现象并不能以中国转型为服务型经济来解释,脱钩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长确实低于官方公布的数据。

文章认为,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数字应该在3%到4%之间。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