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世界报

朝鲜核试验:从挑衅逻辑转向实战逻辑

发表时间:

周二下午出版的法国《世界报》在头版凸出报道的主题有:刚刚去世的法国著名作家米歇尔•图尔尼生平回顾、最新报告显示法国人均寿命四十多年来首次出现降低、德国科隆跨年活动中大规模性侵事件调查、中国经济呈现25年来最低增速等等。该报也就朝鲜第四次核试验的真正含义发表分析文章。

广告

针对朝鲜1月6日的核试验,《世界报》国际部记者的分析文章认为,这次核试验与以往不同,它显示朝鲜政权玩的已经不是挑衅游戏,而是由挑衅转入了一种实战逻辑。文章写道:尽管平壤方面声称的氢弹试爆可能并非事实,但这次核试验还是让国际社会感到意外。爆炸的实际强度远远低于可能的热核武器的应有强度,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哪个国家制造出爆炸力如此微弱的氢弹。而且,根据专家所说,2013年朝鲜宣布核试验,所散发出的稀有气体用了55天才飘散到日本的一家取样分析站点。2009年的核试验,人们至今没有在大气中检测到稀有气体。所以人们可以继续不去在意朝鲜核试验的虚实。但是相关专家认为,朝鲜第四次核试验重要之处,不在其技术结论,而在于其含义。美国防止核扩散问题研究中心的著名专家Jeffrey Lewis在《外交政策》杂志发表文章,批评奥巴马政府的不作为,强调说:问题不会自行解决,朝鲜不会满足于几枚土制炸弹,然后就将注意力转移到别处。

《世界报》文章指出,1月6日的核试验标志着一个国家从挑衅到掌握核武器使用的能力的转变。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研究员Bruno Tertrais 也表示,这次核试验,朝鲜方面并虽然遵循了自2006年起常用的方式,但事前并没有像以往那样不加掩饰地进行准备。文章指出,法国相关专家都认为,朝鲜进行核试验就是因为它需要将其核武库完全军事化。朝鲜因此从一种挑衅逻辑,转为一种实战逻辑的展示,其后果远超过2013年的核试验,问题的核心已经不再是核扩散,而是核威慑。也就是:如何面对一个将拥有并且准备使用核武器的国家?如何才能反制这样的国家?国际社会就伊朗核问题达成协议后,朝鲜是否也想仿而校之,谈判得到什么?

文章还指出,朝鲜再次核试验也正值美国准备投资开发微型核武器,并更新其核武库。美国因此将不得不增强其在亚洲军事保护伞的信誉。韩国重新开始讨论是否应当部署美国反导弹装置以及战术核武器。韩国是否也会在担心美国保护伞不够可靠的情况下,走上开发核武器的道路?文章总结说,总而言之,奥巴马在2009年时期望的无核世界显得越发可望而不可即。

中国经济增长跌至25年来最低。《世界报》的长篇报道指出,中国经济目前的困难一方面来自正在进行中的经济转型,另一方面,美联储升息等外部因素更加恶化了增长减缓的形势。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进入了一个剧烈的震荡期,先是股市,紧随而至的是汇市。为了支持人民币汇率,国家不得不动用其外汇储备,不断干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将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3.6%下调至3.4%,并预测中国经济形势预示着市场会更加起伏不定,从而影响国际贸易,削弱需求。

文章指出,6.9%的经济增长率在任何国家都会让政治领导人高兴得跳起来,但在中国,这个数字不仅低于政府目标0.1个百分点,而且,这个数字越发引起人们对中国经济形势以及政府采取正确决策的能力的怀疑,更不用说人们一直都对中国统计数据的可信度存疑。以往那种认为北京手中持有魔杖,有能力引导投资、可以随意指挥经济的印象开始逐渐消失。文章引述曾经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担任中国事务负责人的Eswar Prasad指出,中国决策者仍然有可以利用货币和税收工具在短期内支持增长的空间,但是,到目前为止,所采取措施效力有限,动摇了人们对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的信心。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