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中国政治红猴闹春晚再被吐槽

发表时间:

2016年中国大陆央视的猴年春晚落幕,这场释放“正能量”的盛会成为中国官方政治的大众洗脑工具,对海内外亿万中国人来说则是了解中国政治的“课堂”。中国春节喜庆的红色和共产党红色政治,使得春晚的舞台红得不能再红,“主旋律”响得不能再响,凸显中国猴年的政治滑稽,也再次遭恶评被吐槽。

广告

中国春晚越来越难看似乎已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人说今年春晚是历史最差一次,有人说:中国春晚没有最差,只有更差。原因是春晚的政治说教。而在中国官方看来,政治说教所传达的是“正能量”,就是要通过春晚来向神州大地所有民众进行传达。

春晚结束后,中共官方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 等均为春晚站台点赞。《人民日报》称,“今年春晚紧紧围绕‘你我中国梦、全面建小康’的主题,将全国人民的年度记忆形成令人难忘的文艺表达,展示出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 的领导下实现‘中国梦’的坚定决心,以及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必胜信心。中共十九大虽然要到2017年才开,但16年的春晚就已经成为中共在大会前的政治预热活动。另外,中共官媒新华社也点出此次春晚的“中国梦”主题。中国青年网披露,本场晚会讲述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治国理政方面的三大热词:爱国、反腐、科创。

在文革十年浩劫后,中国央视春晚曾把清新开明的文化之风吹进大陆,但这早已成为短暂的历史记忆。随着中国思想解放运动成为“自由化”的逆流,春晚也自然就成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工具,春晚的内容形式见证了中国逐渐退回到拨 乱反正之前水平的过程。

具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中国大地上,对大众娱乐的控制越来越严密。中国作家“南京龙”的文章说:春晚节目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姿势甚至是面部表情,都会受到反复审查,以衡量“正能量”的比重,正面宣传和引导作用的大小,是点赞还是抹黑,是鼓劲还是泄气。对此,央视台长聂辰席说的“春晚是党交给中央电视台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这句话,已经交了底了。

就此次春晚来说,意识形态的灌输可谓空前。宣传主旋律,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的内容明显,这在网络舆论上引发许多争议,网民吐槽:“春晚成了新闻联播”。“朝鲜在导弹水平快超过中国了,中国春晚水平快赶上朝鲜了。”新浪微博名为@李蒙不蒙你网友写道,“今年的春晚差的真是远远突破了底线,今年春晚之差,实在是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年。可以说,已经彻底放弃了艺术性、观赏性!”

另有微博网友认为,“太多主旋律了,连主持人的台词都是那么政治话。共产主义是外来的,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可比共产党长多了。你要宣扬主旋律,完 全可以在‘七一’,‘十一’不停的宣传,我都没意见。但这是春节,传统就是给大家乐呵乐呵的,干嘛弄得这么政治化。这春晚完全是闹腾版新闻联播。一场歌舞版的新闻联播。

“我们总是吐槽中国电影不好看,烂片多。但是春晚绝对比中国电影更难看,而且中国电影还有变好的可能,春晚绝对不会。春晚它不像电影,永远无须面对观众的真实需求,因此它从美学风格到形式内容,都是极端虚假的。今年的春晚,绝对是有史以来最烂的一场。而明年,将比今年更烂。”

以下选登对春晚的一些批评性评论:
有评论指出:“春晚的宏观命题是虚假的,春晚承担了越来越重的意识形态功能。八成以上的节目,不论是唱歌还是小品(更主要是前者),都只是在僵硬地说教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大道理。用沉重的意识形态负载、老干部式的审美,和被“抗日神剧”熏陶的中老年人口味来取最大公约数,得到的就是春晚。但近年的春晚,连中老年观众都已经完全抛弃它了。奇怪的是,有时候春晚却轻佻得可怕,在一些语言类节目中,能说出明显不适宜十亿男女老幼一起听的话。它想装得轻松幽默,但已经失去了这个能力,反而进退失据。”

“语言类节目历来是整台春晚晚会的顶梁柱,然而相声只知嚼网络流行语的剩馍,在赵本山之后小品连一点点幽默都不剩了。春晚小品的最大特色是用虚假制造虚假,真正尖锐的冲突全都回避,只能流于耍嘴皮子,抄抄网上段子,或者拿弱势群体寻开心,春晚失去了批判性。”

“春晚的整体美学是虚假的伪民俗,春晚舞台呈现出的视觉空间一定是大红大绿、人山人海,听觉空间则是锣鼓喧天、此起彼伏,这种大舞台团体操的思维定势从未被质疑,反而越来越强化,好像这才是年味儿。

“春晚的虚假、丑陋已经病入膏肓,从形式到内容到风格,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样的作品你是没办法去“修改”的。它只要与时俱进地服务好最高意识形态和当下的政治需求,那就能永远延续下去,同时保持自己作为一台巨大的商业机器的地位。无可救药的春晚根本无需救,它将作为一具文化僵尸长久滋润地“活”下去。无论你怎么吐槽春晚,它绝不会改。”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