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观察中国

在我们的身边沉睡着“另一个中国”

发表时间:

今年的中国春节期间,互联网上陆续出现许多篇城市人的“返乡笔记”、“乡村调查”,社会议论纷纷,观点尖锐对立,被传媒称为是2016年度的“发现农村之旅”,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今天的观察中国要向大家介绍有关当下中国农村现状的分析评论。

中南海
中南海 DR
广告

今年的中国春节期间,互联网上陆续出现许多篇城市人的“返乡笔记”、“乡村调查”,社会议论纷纷,观点尖锐对立,被传媒称为是2016年度的“发现农村之旅”,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今天的观察中国要向大家介绍有关当下中国农村现状的分析评论。 

北京《财经》杂志署名高胜科的评论称:“无论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还是陈忠实笔下的白鹿原,自古以来,乡土文学不乏经典,但这些都只是故事。而我家乡正遭遇的,不是故事,而是一场升级版的事故。”“这场事故的本质,是赤裸裸的人性与一个物质极大丰富、人情味却无比缺失的时代产生的激烈对撞。”“小智小慧的农民式思维,自私趋利和数典忘祖的人性丑陋,在这个村中被放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勤善礼孝的祖训宗规已然荡然无存。”“根据村里年长者的回忆,从建村起,到民风蜕变前,一直是民风淳朴、宗族礼教井然,族人也始终被认为是周边乡镇中最传统、憨厚善良的一批农民。在我的童年记忆中,为村里自愿修路搭桥这样的乐善好施行为不胜枚举。然而,近十多年来,风气每况愈下,几代祖先努力营建的乡村秩序毁于一旦,利益崇拜,砍树刨根,贪利图逸,不思进取,宗族约束力完全凋零,传统礼教全线崩裂。”

香港《东方日报》“神州观察”的评论称:“内地不少回乡过春节的青年,在网络上撰写‘返乡见闻’,当中折射出中国农村的愚昧、落后以及城乡差距与地区差别。”“在他们的笔下,家乡变得凋敝、破败,亲人们游手好闲,征地拆迁、留守儿童、空心村庄、空巢老人、污染赌博、脏乱环境、教育差距等问题压得人喘不过气。这些青年用自己的笔忠实地记录,透过他们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化打量和审视乡土中国现实,将转型期城乡中国的对比,充分地表达出来。”“ 当下中国,达官贵人挥金如土,极尽奢华,而穷人则背负教育、医疗、住房新三座大山,度日如年。贫困山区的不少学童,每天只能吃黄豆蒸饭,所谓蔬菜就是两根辣椒,由于营养跟不上,普遍个头矮小,甚至有学生在晨跑时因为营养不良而晕倒。直至今日,不少偏僻地区的孩子上学仍然要滑吊索、爬天梯,生死只在一线之间,中国亮丽的经济成就,彷佛跟他们完全无关。自从当局号召加大‘城市化’建设之后,绝大部分公共财力投向城市,教育、交通、医疗资源悉数向城市集中,而广袤的农村似乎已被忘记,农民们自生自灭。有人说,从中国西部到东部就像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这或许并不是夸张之语。”

北京《新京报》的社论称:“在人们的日常视野中,农村是个越来越边缘的存在,它地广人多却只是‘沉默的大多数’。直到过年时,人们才一年一度地发现,在我们的身边沉睡着‘另一个中国’。在那里,贫穷与暴富交织,保守与巨变共存。许多景象让生活方式正在与发达国家接轨的城市人震惊、感慨,而这些在农村只是日常。”“从积极角度看,春节期间的‘农村问题大讨论’可以说是全民性的国情教育。人们由此认识到,可与纽约、巴黎相比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代表不了中国,以高铁、出境游、打车APP为代表的‘现代中国’景象只是局部。原来还有相当一部分国民生活在城市文明之外。”“16年前,李昌平喊出那句名言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时候,问题虽然令人震惊,但三农仍是全民共同关注、共同期待解决的问题。而现在,许多农村问题暴露之后引发的往往只有猎奇、站队与撕裂。如果地域偏见、阶层偏见没有消弭反而加剧,如果讨论的结果只是‘农村真可怕,不要嫁给农村来的’,那么这场‘国情教育’就是失败的。”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