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香港

大陆父母后悔在港产子跨境上学苦不堪言

根据广州南方都市报报道,有住在深圳的双非子女(即父母均非香港人而在港出生者)的父母表示,子女大了之后,因教育问题需每天来回跨境到香港上学,对家庭造成莫大困扰,更有学生遭到水货客硬塞东西入书包,有随时以身试法之虞,有家长甚至对当年到港产子的决定后悔莫及。

香港大学
香港大学 网络图片
广告

南都以《去香港生孩子,说实话我现在很后悔》为题,访问了部分双非子女的家长,当中有人埋怨子女每天花大量时间跨境上学,而且因为没有内地户籍和私立学校学费昂贵、学额少,双非儿童想返回内地就学都有困难。

虽然香港在2013年已停收双非孕妇来港产子,但南都的报道引述内地官方数据指,多年来单非或双非婴儿人数多达逾20万人,单是深圳跨境来港上学的学童去年已达3万人,但真正高峰期将于今年至2018年出现,估计届时符合资格来港升学的双非婴儿人数会急升至6.5万至8.5万人。

虽然不少内地家长认为香港教育制度较内地优胜而选择让子女来港升学,但报道访问多名内地家长均对跨境上学感到苦不堪言。其中一名化名“曾娜”的深圳妈妈2007年花4万元让女儿成为香港人,但如今为来港上学,女儿每天单花在交通上就要用5小时,若选择不跨境,在内地就只能入读私立学校,不过高昂的学费令一家难以负担。

家住布吉的刘女士虽然安排女儿来港读幼稚园下午校,但每天过关、坐车来回亦要5小时,午餐都只能在关口草草吃饼干,她不但担心女儿会发育不良,更担心路上安全问题,“之前也有朋友家的小孩书包里被人塞东西,被水客利用”。另一名非双家长就指来港读书的幼子学习用繁体字、英语,留在内地上学的姐姐“完全帮不上手”,加上家里没有人讲广东话,校方已多次提醒她儿子的沟通能力与香港学生有差距。

报道中多名家长都坦言希望内地设立“返回机制”让子女能返回内地公立学校上学,就算要放弃港人身份都愿意。深圳市市政协委员陈昳茹就在两会提出将港澳籍学童纳入公办学校教育的议案,认为上学、入学问题已是单双非家庭的最大难题,更担心双非童难融入港澳社会,又不能恢复内地人身份,长此下去将引发更多社会问题,深圳市教育局上周回覆称正就双非儿童入学问题进行相关研究讨论。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