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报纸摘要

常州一所校园污染致数百学生患病引发恐慌

发表时间:

4月20日星期三出版的法国各报头版主题关注的焦点多以国内事务为主。主要内容有:政府在劳动法改革问题上承受巨大压力、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匮乏现象严重、为迎接2017年总统大选,部分政界领导人不惜采用美国的竞选模式、季节工与合同工(intermittents)积极动员,与贫困说“不”。与国际相关的话题则主要围绕联合国大会准备进一步加强反毒斗争以及低廉工资盛行的话题展开。多份日报刊出与中国话题相关的报道。

广告

首先,《世界报》报道了常州外国语学校近500名学生因校址污染而患病的消息。报道说,4月17日星期日,中国国家电视台播放的相关消息引发了恐慌。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各家庭视环境污染和子女教育为头等大事的国家。《世界报》指出,江苏常州位于高度工业化的长江三角洲,根据中国央视的报道,常州外国语学校搬入新址后,在620名接受了医疗检查的学生中,有493名学生身体不适,出现皮炎、流鼻血等症状。一些学生患上支气管炎、还有少数学生被查出淋巴瘤、白血病。

报道说:过去,这一地区曾为化工厂所在地,而化工工业则曾为常州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世界报》指出:中国央视并非首次报道相关消息。2015年至2016年的冬季,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就曾披露:在相关地带的一条街道,可以闻见一股股腥臭味。

中国民众十分关注化学污染问题,特别是在那些为吸引更多投资而展开竞争的城市。与这种污染现象展开斗争已成为重要的政治话题。2014年3月,中国总理李克强表示:要与“污染”展开一场“搏斗”。环境污染导致近500名学生患病的消息引发了中国民众的恐慌。4月19日星期二的上午,微博上关注此一事件的人数已达4300万。今年1月,一贯以不顾新闻控制、善于展开调查的财新新闻就曾引述一位学生家长的话披露:早晨送学生上学时在校门口的短暂停留期间,都可闻见一股令人“无法忍受”的味道。二月份春节后,一些家长对是否继续送孩子上此校而犹豫不决,另外一些家庭则更选择了其他学校。在一个学年尚未结束时做出这样的选择绝非易事。

报道说,1月29日开始,环境部决定对工业旧址传来的味道展开调查。二月中旬,常州新北区的一名负责环境事务的官员便向当地媒体做出表述指出:2011-2013年间,已对当地环境进行了调查,尽管发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较高,但却“符合国家标准”,地表污染也并“不严重”。不过,财新新闻在一篇报道中,引述了多名曾在当地化工厂工作过的退休员工的话指出:2015年10月起,工厂在搬迁之前,曾在当地掩埋过有害垃圾。特别在2008 -2010年间,工厂更将一些有害垃圾埋入10米之下的深层。不过,此种说法遭到了地方政府的反驳。地方当局表示,曾投入100万元人民币、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对30多处地面进行了挖掘、探索,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此外,《十字架报》和《经济回声报》分别刊出报道,介绍了中国葡萄酒业蓬勃发展、以及法国白兰地终于在中国市场看到了发展前景的相关情况。

《经济回声报》在另外一篇报道中,披露了中国推出人民币基准黄金价格、以扩大人民币在国际黄金市场影响的消息。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