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分析

中日关系是否真的回暖?

发表时间:

中日关系从表面看,回暖的速度有点惊人。一日之内,中国外长王毅、国务委员杨洁篪、最后是“很少在假期期间会见外宾”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亲自出马,与来访的日本外长岸田文雄会谈,强调中国要的是与日本合作,而非对抗。十几个小时前,日本舆论还在怀疑岸田文雄是否能够与中国总理见面。

中国外长王毅与日本外相岸田文雄4月30日会晤
中国外长王毅与日本外相岸田文雄4月30日会晤 路透社
广告

对于中日关系的这种变化,各种观察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区别。法新社注意到中日关系开始缓和,但同时指出,领土之争、历史问题争论使两国关系这些年变坏。报道指出:日本外长岸田文雄三日中国之行将于周日落下帷幕。这是日本外相四年半来首次对中国的访问。中国外长王毅会见岸田文雄时表示,“我们当然希望与日本发展健康的、稳定的和友好的关系。”但他语气一转,“这一关系必须建立在对历史诚实的认知,遵守承诺,合作但不是对抗的基础之上。”

法新社还引述共同社报道说,王毅在回应岸田文雄时称:“中国有一句谚语,空口无凭,要看行动”。中国外交部随后发出的文告称,王毅要求日方:“不再散步或附和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国经济衰退论’”。

日本共同社的报道色彩更积极一些:“日中外长会谈就努力改善两国关系达成一致”,对于持续做出发射弹道导弹等挑衅行为的朝鲜,双方一致表示严重关切。此外还就两国就合作促进停滞的全球经济趋于稳定达成共识。岸田还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举行会谈,李克强强调,希望两国共同努力,“使中日关系重新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就岸田与王毅的会谈,共同社则报道说:双方确认了两国关系“是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而非威胁”。会谈伊始,岸田呼吁称“不希望看到外长往来长期中断的情况,希望恢复可频繁往来的关系”,王毅表示“一定要建立在合作而不是对抗的基础之上”。

中国央广网报道则强调,李克强在假期期间会晤日本外相,“可见中美、中日关系都非常重要。因此,在外交的礼宾上,才会做出这样一种特殊的安排”,并认为岸田文雄一天与中方高层领导人进行了三场重要会晤,“高规格接待传递中方诚意”。但中国媒体引述分析人士的话认为,中国高层下决心要改善中日关系,但球在日本脚下。中日的分歧可以归结为两个旧问题一个新问题。旧问题一个是钓鱼岛,一个是日本修宪问题,日本到底要向何处去?新问题是日本现在开始把东海和南海两个完全不相干的问题联系在一起,“似乎要构成东海、南海的反华联合战线”。

一向对日本强硬的中方为什么突然变得主动起来?是不是中方看到,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一方面国际仲裁法庭可能会做出不利于中国的裁判,一方面美日正与与中国有争端的越南、菲律宾等亚洲邻国越来越紧密,让中国有种腹背受敌陷于孤立的感觉?

综述以上报道和分析来看,一日之内,中方高层与日本外相三场会谈,的确是一种关系回暖的迹象,至少是中方想在目前这一关键的时刻与日本明朗关系。但从中方高层的表态看,除李克强原则性表示“中日关系出现了改善的势头,但是,基础还不牢固”外,王毅更多的是要求日本更进一步,更主动地改善两国关系。由此显示,中方对能否改善中日两国关系,并没有十分的把握,而是疑虑重重。

对于中日这种突然亲近的姿态,从凤凰网和微博的反应看,中国网民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有的网民认为:“提高警惕,记住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农夫与蛇的故事”;“警惕日本说一套,做一套”;另一种则截然不同:“学习先进,进步自己,闭门造车不可取”。“同样天灾,为什么中国的难民比日本的多?同样是救灾,为什么中国付出的代价比日本大?”

有的认为,“遏制中国是日本外交的重中之重”,有的甚至不惜谩骂:“倭寇一向奸诈、狡猾,至今为止,他们还没有真正善待过任何一个国家”;有的则认为:“中日关系的最大问题,是教科书中植入的仇化教育。我的大多数朋友包括我在上大学之前,都恨日本,主要就是因为仇化教育。看待历史应该客观,前人犯的错,后人应该理性看待”。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