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观察中国

习近平在为“开局之年”寻找深化改革的突破点?

发表时间:

“五一”过后,有关中共深化改革的话题,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今天的观察中国要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势的分析评论。

图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图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路透社照片
广告

香港《明报》的社论称:“近日,令北京改革派学者颇感振奋的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两人,罕有地先后出京城,作‘十三五规划’3月拍板后首度地方考察,被认为是为‘开局之年’找寻突破点,其行程发出强烈的政治信号,就是‘改革’二字。在毛泽东之后,中央领导人到地方考察,基本上不再是兴之所至,而是目标明确、行程考究。上周习李出京,考察的地方经过精挑细备,李克强出京,去了西南的四川省,习近平离京,到了东南的安徽省。北京改革派学者的兴奋点,就由这两个地方激起,因为四川和安徽都是中国改革的先行省。”“以习近平今天的身分到小岗村,当然不是为怀旧,而是为图新。如果说去小岗是对他上任之初武汉座谈会畅谈改革的呼应,则在安徽他做的另一件事,被认为是筹谋改革重大举措的前奏,那就是他在合肥主持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从形式上看,座谈会似为‘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应景之物,从内容上听,则可归结为改革寻求动力,因为当今中国改革的困顿,不止在于特殊利益集团的抵抗,还在于改革的孤军缺乏后援。”

新加坡《联合早报》署名韩咏红的评论称:“不过,与此前一样,当局最近这一系列信号依然是混淆的。本月初,就在习近平提出‘包容与宽容’后没几天,中共理论杂志《求是》发表他去年12月的讲话,表明任何违反中共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观点,在党校内都是不允许的。紧接着,质疑‘党媒姓党’的任志强被处分留党察看一年。5月3日,《人民日报》刊发习近平今年1月的内部讲话,包括他警告‘党内存在野心家、阴谋家,从内部侵蚀党的执政基础’,要‘消弭隐患、杜绝后患’。‘野心家、阴谋家’也是文革语言,曾用来形容文革时期的林彪。这段文字面世后,各方浮想联翩:‘野心家、阴谋家’指的是已被打下的反腐败目标?还是暗示仍有‘阴谋家’匿藏着,新一场政治运动又要上演?”“1990年代以后中共已没有多少实质的路线斗争,所谓的改革与反改革之争,更多是化身为意识形态争议的利益与权势之争,是既得利益者挑起意识形态争议来阻挠改革。从这个角度看,‘忽右忽左’的话语,其实是凸显高层整合党内利益的困难,以及其缺少现代化的表述方式与利益分配手段,而非改革立场不稳定。”

美国中文《世界日报》的社论称:“香港媒体再传,中共高层对有无必要续设中央政治局常委制、是否打破政治局常委‘七上八下’不成文规则,出现研议和改制的声音。报导再度激起人们对习近平集权,要推动政治改革或改制的联想。习上月19日在网信工作会表示,对网上的善意批评,不仅要欢迎,且要认真研究和汲取。他26日参加一场知识分子座谈会时说,对批评要更多包容,‘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这些谈话也被解读为释放强烈的言论松绑信号,是否如此?对照日前中共北京西城区委宣布,对地产商任志强发布质疑‘媒体姓党’言论,给予‘留党察看’一年处分。中共同时公布习近平去年12月在中央党校强硬讲话的全文,这些讯息使更多人相信,习近平不会是自由派改革者,也不会有政治改革。解读习近平治国思想和政治意图,应避免一厢情愿,无视中国政治现实。”“89年‘六四’后能当上中共总书记的人,都必须是正统派人物,铁杆的党国捍卫者,否则不可能上位。这是中共现实体制、文化与组织特性共同决定,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外界不宜再一厢情愿,执意杜撰习近平言论中蕴含的‘真意’。”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