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文化艺术

蓝镜的“殖拟图像共和国”在巴黎

发表时间:

旅居德国的艺术家蓝镜近期将她的绘画,装置和行为艺术作品安置到了巴黎圣日耳曼区的巴黎女性民主联盟的展览大厅里。此次展出的作品统称为“殖拟共和国”,她想通过这些作品来让观众对当前中国男女不平等,尤其是女婴遭杀害和抛弃的事实,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男权社会为主的现象进行思考和反思。蓝镜强调说她并不是女权主义艺术家,而是平权主义者,也就是部分肤色,国籍和性别,世界上的人都应该具有同样的权利。

旅居德国的艺术家蓝镜
旅居德国的艺术家蓝镜 @RFI
广告

蓝镜接受法广专访,谈她如何将这些观念通过艺术的方式表现出来,同时又能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法广:为什么用“殖拟共和国”这个名字?

蓝镜:我所有的作品叫“殖拟图像共和国 ”,但这次展览的名字叫“秃头戈女-五月娣国”,就是说对内共和,对外帝制。展览的形式是行为艺术,装置和绘画在一起展出的混合性的展览。

蓝镜的“殖拟共和国”在巴黎
蓝镜的“殖拟共和国”在巴黎 @RFI

首先要从“殖拟图像共和国 ”的名字说起。我的汉语名字是蓝镜,但是在做护照的时候,名字中的“镜”字汉语拼音写错了,最后变成了 Jiny,所以到了德国以后,我的名字就这样被改变了。“殖拟图像共和国 ”就是从我的这个错误的名字音译过来的。“殖”是“繁殖”,“拟”表示“虚拟”,意思就是用虚拟的方式繁殖出来的一个共和国。

所有的绘画都是从一正一反两幅作品里演变出来的,这两幅作品一开始就分成七个枝,相当于生了七个孩子,七个分支以后还有好多小的分支,就像一个新的物种和新的家族一样。

我就将它们命名为“殖拟共和国”,模拟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类似搞笑的方式。

因为我特别喜欢激浪艺术,这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出现的十分流行的艺术形式,他们就是通过搞笑的方式去展示非常严肃的主题。我自己也曾经在德国的博伊斯美术馆工作过四年,从博伊斯的艺术里得到很多灵感,激浪艺术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实际上我很喜欢一些严肃甚至是很悲壮的主题,但是又是通过十分轻松,幽默和诙谐的方式去表现。因为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快速地被受众接受,而且这样的方式也更适合我的天性,所以我 近几年的作品基本上都走得是这条道路。

法广:在你表现的沉重的主题中,有一个对你又很大触动的就是男女不公,尤其是中国女婴受到的特别不公正的悲惨待遇,这是一个令人所有人都很痛心的一个主题,作为艺术家,您的视角如何? 请介绍一下。

蓝镜:中国男女平等有一个很严重的社会现象,根据专家的统计,中国每天出生的男婴比女婴多三千二百人。正常情况下,男婴的出生率的确比女婴高一些,为106个男孩比100个女孩。但是目前的这种严重的男女不平衡的现象是人为造成的,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选择性堕胎,弃婴和杀婴的现象在中国很多偏僻的地方也是很常见的。中国很多领养机构里调查显示,被抛弃的婴儿中,有9成是女婴自然是有原因的,再从女婴的出生率比男婴低这一点看,人为的原因成分很大。
这是一个很沉重的主题,而且对中国政府来讲,也造成了一个社会问题。男女再数量上的严重差别,导致很多试婚的男性找不到伴侣,这样就会产生一些性暴力和人口买卖等等很严肃的问题。
但是,我作为艺术家,我的角色和社会学家,哲学家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艺术家可以有很多自由表达的方式,我提出问题后可以没有结论,我也可以没有经过严谨的辩论过程就得出一个结论。艺术家甚至有提出不正确问题的自由。
所以我的很多作品真是非常自由,非常随心所欲,作为艺术家通过视觉上的刺激等方式来引起受众的重视,我的目的就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

法广:请举例说明一下这一点。

蓝镜:这次我带来的一个装置就是“Who’s your dad? 谁是你爹?”这句话本身也有双重的意思,一方面是“谁是你爹”,另一方面,是具有挑衅意味的俚语,这也是街头的小青年说的”谁更有霸权“这层意思,其实在中文里也具有同样的意思。我用这句话当主题实际上也具有有双重的映射。

我在画上安排的是一个古典的人物,很多人认为他是孔夫子,其实这一点并不重要,他其实只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认为他是孔夫子也可以,因为孔夫子确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我之所以要对这点走出说明是要澄清一个误解,因为有人认为我的这个装置作品反对的是孔夫子。

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很多精华也有很多糟粕,我做这个作品的时候强调的是文化里的糟粕,将其当成着眼点来做这个作品。

这里所谓的糟粕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意识里认为,只有男性成员才能承担家族血脉的传承,而且中国除了祖先以外,没有别的信仰,中国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中国传统文统文化里,“后”指的又是男性家族传人,只有女孩的家庭还被认为是无后,而这一点是非常荒诞的。

但是在传承了这么多年后,大家对这个观念似乎已经早已麻木,无所谓,也不会去发现其中的荒诞性了。

我做这个人物的目的就是让类似“孔夫子”的这样一个人物的所谓八十一代传人生出来,想表现的就是,如果人真的如此重视血脉传承这个问题的话,母系的血脉比父系的实际上要可靠的多。因为谁是你的妈妈这一点是不会搞错的,但是父亲是谁却往往容易被搞错。因此,对孔夫子这个人物来说,如果已经过了八十一代还那么肯定就是他的传人,这本身就是很荒诞的事。所以,这么荒谬的是却被大家认为事习以为常的,所以我自己作为艺术家,我就是将这个荒谬的观念用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

法广:您的绘画作品同样具有如此强烈的象征涵义吗?

蓝镜:因为我从小就绘画,所以到现在,从技术上来讲,已经没有什么挑战性了,因此我就更加在意理念,我一直将自己的绘画称作观念艺术,一般人认为观念艺术和绘画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但是我认为我的绘画可以被简称为“观念性绘画”,这也是我把所有的作品归纳到一起,并给他们起个名字为
殖拟图像共和国的原因。
这个理念的起源也很有意思,几年前,我回到农村老家,很震惊地发现发现家谱上没有任何女性成员的名字,只有男性成员,而且如果一支人只有女性后代,那么,这支就被打上叉,被认为是断了。

当时我看了以后就感到非常气愤,说,难道女性就没有价值了吗?我们的血脉是更正宗的,更能保证是家族血脉的传承,但是却在家族的家谱上不存在,我想女性在历史上被记载下来的可能性性本身就已经很小了,但是在自己的家族家谱上也不存在的现象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刺激。因此我就开始以此为开端进行创作。

我的所有的绘画都是从一正一反的两幅作品起源,我把做好的作品拍成照片,打印在画布上,然后在画布上就加工,最后变成一个新的作品,形成七个分支,以此类推,就像一个家族的后代不断繁衍下去,最后就演变成了一个大家族。这个大家族实际上是虚拟的,等于是我 创立出来的一个新的物种,既不是人,也非动物。这个物种就是“殖拟图像共和国”,我自己就是这个共和国的神,是创造者,我可以在这个幻想出来的世界里,用我自己的方式让他们繁衍。

实际上,整个这个行为是心灵上的一个弥补。因为在为看来,做艺术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因为心里有空虚的地方,在无法弥补的情况下就通过做艺术进行填补。对我来讲就是这样的。

蓝镜巴黎个展由法国亚洲艺术家联合会承办,法国女性民主联盟协办。展览到5月31号结束。

地址为:Espace des femmes - Antoinette Fouque
33-35 Rue Jacob 75006 Paris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