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明镜书刊

《林彪传》:完整记录更显毛林关系诡异

发表时间:

林彪从“中国第二号神”,变成“中国第一号鬼”,45年来没有淡出几代人的视野,一直也是明镜集团最持续关注的选题之一。中国大陆研究林彪问题的著名学者舒云,最近在明鏡出版社出版了上下两册的《林彪传》,这次“明镜书刊”节目,我们请参与编辑这本书的明镜集团总主笔高伐林先生,来介绍一下这本书。

舒云著上下册《林彪传》
舒云著上下册《林彪传》 明镜出版社
广告

法广:《林彪传》是今年你们明镜出版社出版的第二种关于林彪的书吧?

高伐林:是的。今年年初,明镜出版社出版了台湾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专任教授齐茂吉的《林彪政变》。舒云这本上下册、74万字的《林彪传》,是明镜出版社今年所出的第二种关于林彪的书,也是作者在明镜出版的第七种关于林彪的书  此前她在明镜出版了《林彪事件完整调查》《林彪画传》《林彪日记》《林彪元帅最新相册》《百問九一三》和《林豆豆口述》,其中有好几种,都是分成上下的大部头。有的是她采访撰述,有的是编辑整理,有的是她与其他作者,例如曾经给林彪当过秘书的李德合作的。

法广:舒云是什么人,为什么能编著出这么多关于林彪的书

高伐林:舒云是中国著名军旅传记作家,15岁到内蒙生产建设兵团,18岁参军到兰州空军。她有一次接受我专访时告诉我:部队保密纪律极严,近乎与世隔绝,中央关于林彪罪行的材料,包括林彪叛逃的通知,她一个字也没听过,对林彪有些什么“罪行”一无所知。这反倒使她没有先入之见。这位年轻的女兵一直坚持业余写作,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7年她被抽调到聂荣臻元帅传记写作组当秘书,也分工撰写部分篇章,后来又参与写了罗瑞卿、杨勇等将军的传记。在这个过程中,她采访到很多党史、军史的亲历者、知情人,他们眼中的林彪,与中央文件所勾画的林彪,大相径庭。她带着疑问开始调查、研究林彪事件,除了查阅档案资料,还探访了数百位林彪的亲属、部下、身边工作人员,以及与林彪有过接触的人士。她研究林彪,到明年就30年了。

 
法广:为什么要写一本关于林彪的传记呢?

高伐林:林彪事件是中共历史最大的谜团,林彪本人是20世纪中国最传奇的人物。他不仅在中共红军诞生、创立红色根据地、长征、抗日等历史阶段起过重要作用,在中共最终击败蒋介石、武力夺取天下的数年中,更立下汗马功劳;在毛泽东晚年发动的文革中,林彪命运大起大落的戏剧性转变,更让举世震惊,他与毛泽东的关系,也十分诡异。
林彪的历史地位如此重要,却没有与其地位相应的资料。他是中共册封的十大元帅中第三位,其他九位,中共官方都隆而重之地出版了传记,盖棺论定,唯独林彪没有。中国大陆一些地方出版机构出了些关于林彪的“准传记”,但不仅不够完整,口径上也恪守中央对他定性的不实之词: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最终叛国出逃。

法广:出版《林彪传》,对还原林彪其人、澄清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上的疑案,很有意义,但也很有难度吧?

高伐林:是的。中国大陆长期以来封杀关于林彪的史实,他的一生64个春秋,被高度删减,删节得只剩一个点  是个黑点,即政变失败出逃的“九一三”;文革过后才增加了一个红点:率领八路军伏击日寇报捷的“平型关”。其余的,从那个红点到这个黑点之间,不是空白,就是混沌。
舒云以29年的耐性和恒心,填补空白,澄清混沌,将林彪一生中的这几个点,连接成线、又扩展成面,并向心灵深处和思想高度开拓,同时也不讳言林彪的性格缺陷和思维误区,展现一个连续的、立体的林彪。舒云此前出版过《林彪画传》,是以图片为主给林彪作传,但文字部分也有30万字;她还参与整理过类似“年谱”那种体裁的文稿,按年、按月、按日记录林彪的言行,这让她对林彪许多活动的细节都烂熟于心,信手拈来,这些资料,使她打下很坚实的基础,写出这部74万字的《林彪传》,最翔实、最完整地记叙了林彪曲折复杂的一生。

法广:这部传记与她以前关于林彪的著作相比,有什么特点?

高伐林:此前舒云写林彪,重点在辩驳,在推倒不实之词,強調“林彪没干什么”;这本书写林彪,重点是陈述,侧重“林彪干了什么”。舒云调查“九一三”时,像一位刑事侦探,不放过每一个疑点、每一条线索,力图拼图、还原现场、理清案件的真实经过;而这本书,作者是要从林彪的家世、他的生平、他行动的时空、环境、人际关系,找出支配林彪说话、行事的理由、思想演变的依据,找到驱使林彪走向悲剧性结局的内在逻辑  真正写到惊心动魄的结局,作者反而不用浓墨重彩地过多渲染了。

法广:作者一定给读者讲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高伐林:是的。这本书中,我们读到很多生动鲜活的故事:像林彪居然写过诗,还是长诗  那是抗战中左权将军牺牲,林彪当即泣血写了一首情真意切的长诗;在四平撤退之后,看到李作鹏等爱将没有及时安排驻地就自己喝起酒來,怒气发作竟掀了酒桌;他虽然对毛泽东逢迎顺从,但也是除了毛泽东之外,唯一敢对江青大发雷霆的人;书中还记叙了林彪提过许多建议,尽管许多并没有被毛泽东采纳,但我们也能从中看到他别具一格的思路,例如,他并沒有像许多书中所说的,称病拒绝出征朝鲜,而是积极调兵布阵、出谋划策,提过“出而不战”的方案;在后来毛泽东炮击金门时,他建议毛给美国人透个信……这些丰富了我们对林彪的认知,也更深地理解了中共专制体制中,高层政治逆淘汰过程的复杂,同时也更领略到毛林之间扑朔迷离的互动关系。
Fin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