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

新闻买卖有市场 记者身价都明码资深级8000元

中国网络发明新闻皮条客软件和网站,为需要媒体报导的人与事牵线寻找记者报导。新闻明码标价,以保证媒体见报数量取费,有记者坦承货到钱到。微信上近日广为流传消息警告,中宣部可能出面调查关闭新闻买卖网络市场。  

图为疑似买卖新闻的找记者网站
图为疑似买卖新闻的找记者网站 网络照片
广告

据中央社报导,中国大陆出现有偿新闻交易软体「找记者」,日前疑似遭到中宣部关切。这个手机应用程式(APP)为需要记者报导的公司和希望赚取外快的记者牵线,号称已有1万多家企业及300多名记者加入。

报导引述中国网络透露,一些已经成功注册「找记者」的用户表示,在完成报导后,的确会收到酬劳。

「找记者」的创始人伍王应3月曾接受过媒体採访称,创业者寻求媒体报道是刚性需求,但通过朋友圈找到记者的效率很低,于是想到是否可以做一个「滴滴写稿」。

报导说,购买报导的企业须填写基本资料,透过「找记者」APP呼叫记者写稿。订单下达后,让记者「抢单」,创业者会确认抢单记者并支付一定报酬,包括稿件的交付和修改也都在平台完成。最终平台会根据创业者的发稿需求推荐给各大媒体发稿。

买主可以根据记者的不同等级选择不同价位的套餐约稿,1000元为普通记者写稿,保证1家媒体发布;3000元为中级记者写稿,保证5家媒体发布;5000元是高级记者写稿,10家媒体发布;8000元则是资深记者写稿,20家媒体发布。

这样明码标价的「报导」媒合程式受到关切,6月15日,在各大媒体微信群中有一则题为「某媒体单位紧急通知」的消息不断被转发。当中称,由于「严重破坏了新闻宣传的正常秩序」、「目前中宣部正协同相关部委关闭该平台,处理处罚相关人员,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

按照中国新闻管理条例,中国禁止有偿新闻交易,规定新闻记者不得从事与职务有关的有偿服务或谋利,不得借舆论
监督进行敲诈勒索、打击报复等。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