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上海视窗

中组部副部长解释习近平何以成为“核心”

发表时间:

10月24日至27日,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两部党内法规,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两次讲话,昨天发布的全会《公报》,首次将习近平列为核心,意味着习近平政治定位已经跨越胡锦涛,与江泽民一道加冕“核心”。

广告

今天下午,中央纪委副书记吴玉良,中组部副部长齐玉,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黄坤明在国务院新闻办出席记者会,集中回答了关于此次全会的问题,尤其是习近平何以在此时成为“核心”的提问。

习近平的亲信,原杭州市委书记、现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黄坤明首先给此次全会定调,称“这次全会的主题十分重大、内容非常充实、成果十分丰硕,意义是重大而深远”。

黄坤明称,此次全会以制定修订《准则》和《条例》为重点,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充分体现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新的长征路的高度自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对民族命运的使命担当。

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齐玉介绍了,此次制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背景。

根据他的说法,一个时期以来,党内政治生活出现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比如,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慵懒无为等不同程度的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现象屡禁不止,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等现象滋生蔓延。

他尤其强调,特别是高级干部中极少数人政治野心膨胀、权欲熏心,搞阳奉阴违、结党营私、拉帮结派、谋取权位等政治阴谋活动,严重破坏了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严重损害了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教训十分深刻。

针对这些问题,十八大以来党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正风肃纪、反腐倡廉、从严治吏,使党内政治生活出现许多新的气象,党内政治生态得到明显好转。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共面临的“四大挑战”、“四种危险”将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要巩固全面从严治党的好势头必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完善规范,健全制度。

黄坤明直接回答了记者关于此次全会《公报》中首次出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一提法的“背景”。

黄坤明称,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这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我们也有深刻的体会。保证我们党始终成为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力量,必须有一个核心。

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是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党的核心,是全党的高度共识。在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文件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地方和部门以及军队,都希望这次全会明确习近平总书记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根据黄坤明的说法,在这次全会上,中央委员会同志一致赞成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致认为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众望所归,当之无愧、名副其实;一致表示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反映了全党的共同意志,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他又表示,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根据中组部副部长齐玉的介绍,此次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主要议程是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从严治党的重大问题,制定党内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还审议通过了召开党的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这就意味着,此次全会除了确立习近平的“核心”地位外,并未讨论人事问题,尤其是未谈及习近平的接班人问题。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