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生态 健康与科技

中国巨资发展可再生能源,谋求该领域主导地位

发表时间:

中国国家能源局本周四(1月5日)宣布,中国计划未来五年内,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2.5万亿元人民币。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市场,中国打算继续实现将燃煤电厂向清洁能源的转型。中国国家能源局同时希望通过这项计划,得以打造中国在全球增长最快的这一领域建立统治地位。

广告

国家能源局发布声明指出,到2020年,中国将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创造1300多万个工作岗位、抑制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的增长并减少煤烟。国家能源局认为,至2020年,包括风能、水能、太阳能和核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将可满足新一代电能一半的需求。

路透社报道指出:中国国家能源署没有披露这笔资金的具体用途,但这笔巨额投资平均每年为680亿欧元,凸显了北京政府准备继续减少使用矿物能源的决心。过去十年,矿物能源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功不可没,但它却带来了一个严重的后果,这便是环境污染。十年前,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十年后,中国的排放量是美国的两倍。多年来,中国的石油和煤炭行业在政府将经济发展放在首位的政策的主导下得以蓬勃发展。如今,面对的则是令人窒息的污染空气以及海平面不断上升的威胁。而中国许多规模较大的城市均位于沿海地区。

近两年来,北京和中国其他一些城市频繁陷入重度雾霾,北京曾在污染期间多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本周三,中国首都再次连续两天经历了红色预警。今年入冬以来,中国东北部部分地区度过了一个漫长的雾霾天气。中国政府对环境污染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成本不无忧虑。

根据国家能源局刚刚公布的规划,未来五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总投资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可再生能源发展带来的 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将逐渐凸显。国家能源局一名负责人表示:2020年,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4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00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430万吨,减少烟尘排放约580万吨,年节约用水约38亿立方米,带动就业人口将超过1300万人,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都非常突出。

对此,《纽约时报》指出:尽管有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但中国推动清洁空气和减少温室气体的行动,仍面临着在来自政治势力强大的煤炭行业的压力。另有观点指: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将面临体制机制掣肘。如,现有的电力运行机制不适应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需要,造成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难,弃水、弃风、弃光现象严重; 可再生能源整体对政策扶持的依赖度较高; “重建设、轻利用”情况突出,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与先进国家相比仍然较低等。

不过,《纽约时报》认为:无论如何,即便不考虑气候变化的威胁,中国宣布投巨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相关计划,是在大胆地谋求对可再生能源行业的领导权。在该领域,中国公司在巨大的国内市场的支持下,已经跻身全球主导力量之列。风能和太阳能行业的成本骤降在一定程度上是拜中国制造所赐,使得它们相较于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发电越来越具有竞争力。

此外,《纽约时报》引述重点关注环境问题专家的观点指出,美国不再注重降低碳排放的做法,可能会在为领导该行业而展开的竞赛中输给中国。面对中国的投资承诺,特朗普关于“人为原因导致全球变暖的理论是一场骗局”的观点,以及选择一位强烈反对奥巴马政府减排规定的人物领导美国环保局的做法,意味着本可在美国创造的就业机会可能会流向中国的劳动者。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