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华世界

新新闻介绍香港特首选举北京钦定林郑月娥

发表时间:

香港特首选举于三月二十六日举行,在三月一日确定参选人后,香港特首选举就已开跑,三月十四日举行首次的港特首候选人同台电视辩论。一些政治评论指出香港的未来注定难更好,但一件事也更清楚的是:下届特首将会持续强硬路线,北京方面似乎愈抓愈紧,大家关注的是香港特首选举开跑,谁是北京的最爱?另一方面,争取民主的政治主力,将从长期占据政治舞台的香港泛民主派转移到新一代的自决派手上。北京钦定的林郑月娥的当选,可以预见香港未来社会冲突会更剧烈。本台(法广RFI)本次中华世界,请详细报导的新新闻杂志社副社长陈东豪先生来为大家作进一步介绍。

北京钦定的香港特首人选林郑月娥
北京钦定的香港特首人选林郑月娥 图片:路透社/REUTERS
广告

陈东豪:最近梁振英当选人大政协副委员,对于他宣布不再参选下届特首后,这个等于是高阶国家领导人身份,对梁振英来说等于是一个加持。相形之下,我们也可看出中共未来对于香港特首选举的介入或政治安排也越来越明显。它这个一国两制所谓“一中”的部分愈来愈强。因为梁振英不得人心,所以在此之前,香港各路人马都反对梁振英竞选连任。本届比较特殊的是第一次有特首候选人进行同台电视辩论。而北京钦定的候选人林郑月娥此前担任特区政府内的政务局局长,是一个很干练的公务人员,从港英时代就长期在港府里工作。根据香港那边的消息,她对于上级长官的命令是百分之百的服从。她在此次报名参选特首的过程中,其实出手是比较慢一点,以前的财政局局长曾俊华比她早一点报名。对于北京来说,林郑月娥与曾俊华都属对北京态度友善者,曾俊华比较少表态,因为如果表态参选就必须请辞政府职务,才可以正式投入竞选活动。比较奇怪的是,曾俊华的申请参选,却一直要等到后来报名的林郑月娥的申请案批准后,他的才批下来。林郑是宣布参选后就请辞,接着就获准,然后开始投入竞选准备。反而是最早表态参选,请辞后,得等到林郑的被批准后,他才截获批准。这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但一般来说,这就是一个风向球。而且在几个候选人当中,她比较特殊的是,很早就把家人送到北京。这是个小动作,但是看在北京的眼中,就是一种象征性的意思。林郑月娥一宣布参选后,香港左派报纸就纷纷指出,她是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小组人大委员长张德江所表态支持者,反而过去对于曾俊华支持的声音就不见了。

根据新新闻报导,近来香港政治局势的一切变化,得从梁振英去年十二月九日宣布不连任下届行政长官开始说起。梁振英此举,对香港来讲可说是普天同庆,不仅让支持普选的民主派与多数年轻欢天喜地,因他执政五年带来争议与撕裂,在宣布不连任之后,也让部分建制派鬆了一口气,更给了一些人光明正大争取北京支持,挑战下届特首大位的机会。

另外,新民党主席、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与时任财政局长曾俊华首先表达参选意愿。有消息指出,梁振英退选后,叶刘淑仪成为下任特首的机会大增,这让民主派的香港市民很头痛。

叶刘淑仪与曾俊华都在九七回归前就已担任港府高阶公务员,叶刘在二○○二、○三年担任保安局长任内,大力推动《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仅举一例,就可见其人在多数香港人眼中的形象:叶刘曾正经八百地向香港媒体表示,自己从不敢到台湾观选,因为怕台湾的国安特务会潜入到旅馆偷拍她洗澡,而遭到外界讥笑。

新新闻指出,在梁振英宣布不连任后,林郑月娥在今年一月辞职,获得批准辞职的参选权。曾俊华也同样在辞职后,获得参选权。不过,林郑月娥,似乎是北京唯一支持的候选人。曾俊华是另外一位强烈表达参选意愿的重要人物。身为香港特区政府的财政司长,他与梁振英之间在财政分配观念不一早已不是新闻,他率先辞职也获得香港民间社会热烈支持,许多香港市民认为他是建制政府中的开明派,是高官中最具亲和力的。不过,曾俊华的辞职一度迟迟未被北京批准。

参选特首的另外一位高官是政务司长林郑月娥。林郑不仅将家人放在北京,更一开始就表态不会出来挑战梁振英。而她长年的公务员生涯历练,造就她对长官指示的百分百服从,而施政的强硬作风则如同铁娘子。中国人大的「八三一框架」基础,就是由林郑月娥负责的谘询报告而来。

林郑月娥宣布参选之后声势浩大,她不仅获得现任特首梁振英的称讚,香港建制派的大老、左派报纸纷纷传达消息,说是人大委员长张德江、中央港澳工作小组、中联办等,都表达北京唯一支持林郑月娥的指示。

另外一方面,泛民主派原本打着ABC(anyone but CY,CY是梁振英名字缩写)的算盘,现在则改成anyone but林郑。然真正有争议的是,过往两届泛民派皆有派人参与小圈子的特首选举(分别是公民党的梁家杰与民主党的何俊仁),虽然曾荫权与梁振英在参选时都获得不错的市民支持度,但泛民过去展现了汉贼不两立之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而这次泛民却决议不推人参选,民主党更是唯一支持曾俊华,其他泛民主派则在另外一位参选人胡国兴与曾俊华中选择。

此举让许多人感到不解,认为民主派去支持建制派候选人根本是自失立场。支持曾俊华的泛民主派声称这是因为“lesserevil”,也就是台湾选民常说的烂苹果论。但细究曾俊华与林郑月娥之间,除了曾较亲民、公关策略较为成功之外,在实质的二十三条立法、撤回「八三一决定」等政治立场,却看不出两人有何不同。

传统泛民将加速被淘汰
新新闻还指出,不过,这恐怕正是北京选择林郑月娥的原因。因为,在一国两制摇摇欲坠之际,林郑的沉着性格、长年的公务员历练,才是贯彻北京意志,强硬施政路线的最佳执行者;是否得民意支持,恐怕不是北京最重视的关键。

而泛民可预期的,将在支持民主的香港市民中,失去更多的话语权与领导权。他们支持建制派候选人的背后,显示他们不仅缺少有魅力的领导人,也无法提出进步的政治愿景。

其实,「佔中运动」的滥觞与「雨伞抗争」的爆发都一再显示,香港传统泛民的长期表现已无法让年轻一代的香港市民满意,并且失去领导社会抗争的主动权。而这一次的特首选举,更是香港传统泛民,尤其是上一代的政治人物,彻底不在乎香港新世代民意,一意孤行的最好例证,这也注定泛民将会更快被淘汰于香港的政治舞台。

雨伞过后,虽然去年立法会选举因为几个新人新主张的当选而重振士气,但随之而来的DQ事件(本土派议员被取消资格),与本土派快速的销声匿迹及分裂,都一再打击香港的公民社会,与新一代香港人争取民主的信心。

在此刻与可预见的未来,无论是新兴议员朱凯迪、罗冠聪,还是未来可能参选的黄之锋,即便都有信心获得选民支持,却无法预测自己的参选资格或者当选资格何时会被取消。而回到公民社会,该有哪些议题与抗争策略,可以鼓舞灰心的民众?他们都难以判断。

局势更清晰,香港未来难更好

在这最晦暗无力的时刻,香港的未来注定很难更好,但局势却也更加清晰:下届香港特首将会持续强硬路线,北京的手只会愈抓愈紧;另一方面,香港争取民主的政治主力,将从长期占据政治舞台的泛民主派,转移到新一代的自决派手上。原因并非只是自决派年纪较轻而已,重点还是在思维与行动是否呼应新一代香港人的民主诉求,进而主导新一轮的民主抗争。无论他们是否灰心,是否茫然,年轻的自决派都得意识到这一点,更坚强的成长,承担起更大担子。

香港未来局势会如何

在14日晚上香港的7家电子媒体举行香港特首候选人的电视辩论后,北京钦定的候选人林郑月娥表示,如果当选后,香港主流民意无法让她履行基本法下的行政长官职责时,她会辞职。

陈东豪就此指出,本次也是香港第一次特首选举候选人同台作电视辩论,这在香港是一大进步,但是在辩论过程中,其深度及广度来说,还是受到局限,但这也是好的开始。这里面的三位身份很特别,如曾俊华,他的网络民调声望比较高,当过财政局局长;与北京关系比较好的林郑月娥担任过政务局局长,过去如果香港特首请假或休假期间,她可以代理、处理行政长官公署,另一位吴国兴是法官。三人当中,林郑月娥的联署人最多,1700多名选举委员里,她拿到了快接近半数的联署,所以一般会认为其当选机率高。她已非常清楚表态,她会坚持813的决议。所以有人就提问,如果整改无法推行,她将怎么办?她就回答说,如果香港主流民意无法让她履行基本法下的行政长官职责时,她会辞职。所以未来她当选后,冲突性会比较高。而且香港现在其经济各方面都走到了一个瓶颈。所以就实质香港的发展来说,林郑月娥势必会相当地贯彻北京的意志,也就是北京的意志可以透过林郑月娥来获得贯彻。至于其他,在执行力上来讲,这是她的强项。其实这个选举的结果,我想不会有太出人意料之外的变化。到时候看,她当选之后,怎么去跟其他党派的人互动。

陈东豪认为,对于香港来说,尴尬的是,建制派的力量不断在成长,这个力量的成长与未来新世代之间的冲突与冲撞,看起来,不容易有变化。我们只能希望香港在这个民主的进程里面,尽量减少像占中之类的冲突。因为流血冲突毕竟是一个悲剧。另方面也希望,今年十九大之后,习近平对于香港的新措施里面,是否能给予香港更大的自主空间。如果能够有这样子的空间,也许对香港是好的。但是这个变化,因为习近平在未来十九大之后,会更加集中,所以只能讲说:祈祷吧!香港需要一些祈祷!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