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

环时怒责纽时有关中国在非洲搞殖民主义文章是“假新闻”

中国正准备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际,纽约时报却以《中国式新殖民主义?》为题,连续刊登4篇深度文章探讨中国近年来在非洲的大规模投资。但文章被党报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怒责为“小心眼又不道德”,强调“坚信吻绝对斗不过事实”。环时宣称,非洲社会对中国合作持正面态度,西方媒体的讲法只会“被当作耳旁风”。

5月13日北京举行一代一路论坛
5月13日北京举行一代一路论坛 REUTERS/Stringer
广告

根据纽时就中国在纳米比亚等非洲国家投资情况的报道,在经济(对资源、市场的需求),以及争取国际政治盟友等考虑底下,中国不断加大对外投资,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00 个国家视中国为最大贸易伙伴。而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这方面的不屑一顾,“为中国制造了可以填补的空白”。而习近平主推的“一带一路”,宣布要在十年内在亚洲、非洲及中东等地投资 1.6 万亿美元作基建开发,“令美国在二战后向欧洲提供的‘马歇尔计划”亦相形见绌”。

根据网媒立场新闻的报道,纽时的报道自何处,以纳米比亚为例,指中国在该国的基建投资,大多以中国国企拥“绝对控制权”为条件,令当地经济及民众无法真正受益,加上盗猎野生动物等丑闻,均令当地人反感。

环时则批评纽时的报道,歪曲中资在非洲的实况,“他们(西方人)宁肯非洲继续穷着,认为那里再穷也是他们的后院,中国与非洲国家绕开西方搞合作,就是‘大逆不道’”,强调中非合作“洋溢着乐观,充满互利双赢”﹐“广大非洲民众都是受益者”。

但网媒立场新闻引述纽时的报道指出,纳米比亚财长Calle Schlettwein认为中国提供的资金,与西方援助不同,并不附带人权、廉政等条件,因此是该国“在西方主导的议程之外,第一次真正有了其他选择”;然而Schlettwein亦指出,中国虽然没有上述要求,但却“想要对一切事务有事实上的绝对控制权”。

纽时的报道举例指,去年中国成立了一个新基金,为非洲基建提供极吸引的低息贷款,但条件是工程必须由中国国企主导,技术、利润均要由中国公司控制,但接受资助的非洲国家却要为此负上债务。Schlettwein形容,这并非真正的投资,而是为中资企业制造的机会,“不会真正让纳米比亚受惠”。

报道指出,如果不是中国投资,当地很多基建或者永远不可能开展,亦令该国有效抵御经济衰退,但同时亦令该国债务增加,对降低该国高企的失业率(近30%)亦无帮助,加上逃税、洗黑钱、盗猎濒危野生动物等丑闻,均令该国民众反感。

但中方前外交官、现于纳米比亚中资集团任高层的夏力则向纽时反驳批评,指“新殖民主义”是错误的批评。“我们带来资金,建起矿场和工厂。受益的是谁?纳米比亚人。西方强国做过这样的事情吗?远没有这么多”。

根据纳米比亚内务部去年的数字,纳国有10万中国人居住,占该国人口4%。

立场新闻指出,在纽时系列的第4篇报道中,纽时探讨当地的盗猎问题。报道指,中国大陆对犀牛角、大象、鲨鱼、老虎等动物的身体部份有庞大需求,令当地盗猎而得最终均流入中国。

当地保育关注者曾联同国际组织,联署要求中国使馆采取行动,遏止猖獗的盗猎问题,最终“成功争取”大使馆加入反盗猎运动。而长期关注盗猎现象的中国记者,亦在当地创立非营利组织,以“企业社会责任”的形式,引介当地中资公司参与野生动植物保育。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