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柏林飞鸿

德国电视一台:中国绝非理想伙伴

发表时间:

正值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之际,中国总理李克强上周来访柏林和布鲁塞尔,好像专门来顶美国的缺。虽然欧中后来因贸易谈判未果没有发表联合声明,但李克强此前已在柏林表示,中国将继续推进巴黎协定的执行。在特朗普不愿领导世界的背景下,欧洲人期望中国能成为重要伙伴。但李克强的来访显示,双方虽然有所靠近,但要更近乎,也不那么容易。

广告

德国《世界报》关注了李克强、默克尔和特朗普关系的变化。该报指出,在柏林,中国把自己展示为更好的美国。李克强向特朗普放了一枝又一枝的毒箭,默克尔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在德中签署一系列合作合同的时候,默李站在后面微笑。从政治角度来看,签署的具体合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图片向美国发出的信号,即:我们在合作,而且合作超过以往。

事情就是这么奇怪:由于特朗普使七国峰会失败,峰会之后接踵而来的李克强来访就好像是专门安排好的一个会晤,以奚落美国。李克强向华盛顿放了四枝毒箭,默克尔虽然不那么露骨,但也跟着放,或者喜笑颜开地点头。

四枝毒箭为:一,特朗普不是对多元社会不满吗?默李就强调全球合作的重要性。李克强甚至认为,欧中自贸时代已经成熟。二,特朗普批评世贸组织的贸易规则,甚至威胁要退出世贸。德国和中国则一致强调世贸的重要性。默克尔还打算为中国留在世贸而尽力。三,特朗普一直说德国的贸易顺差是个问题,必须降下来。李克强不问自答地自动表示:“我们对德国的贸易大顺差没什么不满意的。这样,我们就有更多高品质的商品可供选择。”这话说得李克强和默克尔全都一脸笑眯眯的。四,在环保上,德国和中国与特朗普的对比最为明显。

李克强表示,北京不会追随美国人,而会执行巴黎协定。他还说:“我们要实现绿色和长远增长。”曾在七国峰会上劝说特朗普不要退出的默克尔于是高兴地表示:“我很高兴中国支持巴黎协定。”

在德国和欧洲与美国的关系恶化的印象下,与中国的关系进展就简直带有粉红色。但《世界报》认为,这一发展也是有代价的。这一回,默克尔就没有明确督促客人改善人权。

德国电视一台评论说:中国是理想伙伴?绝非如此。中国虽然大力扩展了再生能源,但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碳排国和煤炭消费国。为了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中国毫不手软地加强了贸易保护。中国人喜欢说,和欧洲合作会带来双赢。但欧洲人要小心,可不要让中国人独自赢了两回。中国主要是在经济上需要欧洲,但从社会角度来看,美国人还是比中国人更靠近欧洲,而且这一点不会改变。自由、民主、参与权、法治和个人的人权,这些价值,美国和欧洲都是通过艰苦斗争换来的。根据我们的理解,这些价值在中国根本就不存在。谁要是认为中国是可以补缺的理想伙伴,那可是想问题没有想透。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