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上海视窗

北京新规划公布 控制和疏解人口成为重心

发表时间:

9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下称《总规》)的批复。从官方文件上看,控制和疏解人口已经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北京的中心工作。

北京环路远景
北京环路远景 图:路透社 Reinhard Krause
广告

9月28日上午,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动员和部署大会,全面部署总体规划实施工作,市委书记蔡奇、住建部部长王蒙徽讲话,北京代市长陈吉宁宣读前述批复。

根据到会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的说法, “北京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是在习近平亲自指导下完成的,要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城市发展及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

根据这份文件,北京发展目标被定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限制规模尤其是人口规模则成为管理者工作重中之重。根据该规划,北京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则强调要抓好八个方面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总体规划实施。

根据蔡奇的讲话,北京是个严重缺水城市,这决定了必须控制人口规模,这是首当其冲的硬任务,也是难点所在。总的要求就是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减少,中心城区以外平原地区人口规模有增有减,山区保持人口规模基本稳定。

蔡奇提出,“路径就是人跟功能走,人跟产业走,保持人口合理有序流动。调控人口规模与建设规模直接相关。北京是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城市,规划期内城乡建设用地要减少,还要调整用地结构,把握职住比例。办法就是增减挂钩、多减少增,并具体量化到拆占比、拆建比。要确保核心区建筑规模负增长,中心城区规划建筑规模动态零增长。“”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官方提出了诸多控制产业、把“低端人口”向外驱赶的策略。

首先,核心区将“两减一增一控”,所谓核心区,指的是东城、西城(合并了崇文、宣武两区),又被称为“中央政务区”,在核心区内,将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蔡奇提出,政治中心主要是做好服务保障,规划明确了政治中心空间格局,重点地区都要做专项规划,把各项要求落实落细落到位。环境保障上,重点地区都要组织专项实施方案,努力创造安全优良政务环境。

规划中,最敏感也引起最多批评的部分可能是中心城区的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任务,中心城区,除了东城西城外,还包括朝阳、海淀,以及西边的石景山区和南城的丰台区。

规划提出,在中心城区,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蔡奇的讲话更为细化。他提出,要抓好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现在就要把明年的方案制定好。要严格执行控增量疏存量两个政策意见。城六区工厂和全市工业大院、一般制造业和散乱污企业要坚决退出。区域性批发市场要按计划继续腾退,列入疏解计划的高校、医院要鼓励整体搬迁。要坚定不移拆违,把安全隐患突出、人口无序聚集、群众反映强烈的区域作为重点,对违法建设一拆到底,同时确保新生违建零增长。

“开墙打洞”整治要毫不动摇继续推进。地下空间、群租房、城乡结合部等整治,都要打好阵地战,治理一块,巩固一块。要加紧研究疏解腾退空间利用问题。核心区的腾退空间应优先保障中央机关办公需求。注意补充完善居民身边的菜场、便利店等生活服务设施,新增业态要与首都功能定位相匹配。

环保方面,蔡奇提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是三场攻坚战,要细化分解任务,实施好专项行动。

对此,蔡奇提出,改善首都空气质量要锲而不舍抓,河长制要持之以恒抓。要改革环境基础设施规划实施的方式,居住小区附近规划有垃圾处理等公用设施的,宜先建再开发,避免“邻避效应”。此外,要加强浅山区、山区生态修复和建设管控,引导绿色发展。加强浅山区与城市接壤地区河湖建设和生态湿地建设。

这次规划中明确提出PM2.5的治理目标,“2020年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56微克/立方米左右,2035年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2050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如果规划实现,北京的空气质量有望在20年内得到改善,这一艰巨任务是否可行,仍待观察。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