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香港/中国/美国/政治

防止中国尖实力渗透德州大学拒董建华的基金捐献

根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由香港回归后第一任特首董建华所创立的中美交流基金会,本拟向美国得州大学奥斯丁分校捐出一笔资金,但遭到校方拒绝。报道指,有关决定是经过半年的高层调查及美国参议员克鲁兹(Ted Cruz)介入后作出,这个议题亦在大学内部引发长时间的纷争。据报道,克鲁兹更指中美交流基金会其实是共产党的外皮。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网络
广告

包括经济学人在内的西方传媒,最近纷纷以“尖实力”来形容中国对西方国家的渗透力度,澳洲和新西兰以及德国相信,中国的渗透已经影响当地的政界和商界,并已经对此提高警惕。美国最近对大陆的华为网络传讯产品处处设防,又拒绝阿里巴巴的蚂蚁金服收购美国一家网络金融企业,都在在显示美国和西方国家已对中国的政治野心保持警戒。

报道指,事缘该大学的公共事务学院于去年8月份开设一个中国公共政策中心,中心的执行董事费恩斯坦(David Firestein)提议让中美交流基金会成为主要捐款人。费恩斯坦是前外交官,曾与该基金会有合作。

不过,德州大学多名教授及行政人员对中美交流基金会、董建华和中共之间的关系感到担忧。大学校长芬福斯(Gregory Fenves)遂发起了调查,并与情报官员及专家会面,评估接受中美交流基金会资金会否影响学校学术诚信,或令中方对该校有不恰当的影响。

去年11月,当时调查仍在进行中,费恩斯坦却举行了一个由中美交流基金会赞助的活动,活动中介绍了一名前中国副外交部长。

到了今年1月,参议员克鲁兹向费恩斯坦发了一封警告信,指若收取基金会捐款,将令中国可以在校园散播政治宣传及损害大学公信力,更直指基金会是披着共产党的外皮。到上周五,费恩斯坦通知克鲁兹,决定不接受基金会的捐款。

报道指,中国试图以提供资金,并通过与北京紧密联系的前线组织,来影响美国大学的讨论,扼杀批评。詹姆斯敦基金会(Jamestown Foundation)和前美国情报分析师中国研究员彼得·马蒂斯(Peter Mattis)说:“共产党的统战活动,目的在于动员党的朋友打击党的敌人,这些活动不应出现在美国的大学校园里。”

报导引述中美交流基金会否认是中国政府的代理人,而且是由私人捐款营运,并相信一个良好的美中关系是全球福祉所必要。

凑巧得很,董建华当年推介进入香港特区政府工作后来出任民政事务局长的何志平,也因为被指以一家基金会的名义,涉嫌为中国一家能源公司向非洲国家行贿,事件被美国当局揭发,目前在美国被控多项罪名候审,罪名包括行贿和洗黑钱等。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