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明镜书刊

搬动百官如搬砖:习近平自信又无奈

发表时间:

获得连任的习近平总书记到底在扮演何种历史角色,中共十九大之后海内外的争论并未止息。刚刚出版的《明镜月刊》登载了新闻观察员何频先生的文章,强调习近平正在进行一场变革。这场变革的结果难测,但是他已经开始。今天的《明镜书刊》节目,我们请明镜集团总主笔高伐林先生来介绍何频的看法。

《明镜月刊》登载了新闻观察员何频先生的文章强调习近平正在进行一场变革
《明镜月刊》登载了新闻观察员何频先生的文章强调习近平正在进行一场变革 明镜
广告

法广:高伐林先生,十九大之后中国社会冲突一度激化,对习近平形象的负面冲击不小。何频先生为什么强调习近平是一个变革者?
高伐林:何频是在今年1月20日明镜电视《点点今天事》节目中纵论习近平的。这次节目的文字整理稿,发表在最新的《明镜月刊》97期上,保留了他口头发挥的特色。何频推崇习近平,是有限定、有比较的说法:“在现在这个情况之下,我看不出任何一个人,比习近平先生更适合这个职位,这也是中国变革中代价最小的一个人选。”

法广:也就是说,何频是在比较了中共高层的领导人、也权衡了变革目标和代价的情况下这么说的?
高伐林:是的,没有别人比习近平更合适、比他代价更小。何频指出,当下中国许多方面真是非常糟糕:官方媒体个人崇拜愈演愈烈,《人民日报》第一条习近平,第二条习近平,第三条习近平……只差喊出“习主席万岁”了;政法系统对人权的侵犯,比胡锦涛时期、江泽民时期,更明目张胆、变本加厉;当局还用高科技手段加紧对人民的全方位控制,要把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掌控在他们的系统之中。但何频说,我不会看到这些现象,就急于把怒火一下子发到习近平身上。

法广:为什么呢?
高伐林:何频认为:中国现在这种体制,绝非一个正常体制,迄今为止的改良、修补,都不仅没有改变它,反而让它延续和壮大。何频过去就曾说过,习近平面对的对手是一个“政治机器人”  将政治统治体系比喻为“国家机器”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但“国家机器”是被动的、被人掌控的;何频所强调的,是这个“政治机器人”已经有了自主能动性,它自己就不断地升级,与时俱进。在这种情况下,要改变这个机器的方式是什么呢?就要回到正常的政治秩序。

法广:何频所说的“正常的政治秩序”是指什么?
高伐林:他说:政治秩序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人承担责任。中共体制具有强大的惯性、强大的升级能力,但人们弄不清楚哪个人应该为这个组织体系的行为承担责任。中国不管往哪个方向变,让领导人承担责任,这是第一步,而集中权力,是与之相应的必要举措,责任、权力和利益是应该统一的。何频认为,我们应该正视政治现实:在现在的框架之下,只有习近平才有可能集中最关键的、最重要的资源,推动社会的进步。
虽然他也说:对习近平能推动多少,一直心存疑问,这位领袖最终被体制同化的可能性很大,把这个机器最终改造成民主机制,几率则非常小;但何频说他确实看到习非凡的一方面。

法广:“非凡”表现在哪一方面?
高伐林:何频说:至少从过去五年,习近平能够把一个“大家认为神圣不可改变的、神秘不可动弹的”军队体系打个稀巴烂  不是小打小闹,搞什么军区司令对调之类,而是大刀阔斧,另起炉灶,将过去三总部、四总部这些庞然大物,变成十来个部,改名换姓,把这些庙都拆掉;各支部队,“全部把你的番号改得要你认不出祖宗”。
何频说,习近平非常了不起、让他佩服万分的一招,就是今天派你当副司令,明天调你当参谋长,你到某个战区去,还没有报好到,又给你下另外一个调令。他就是要让这些将领知道,他们没有那么重要,作为“政治机器人”上的一个零件、一块砖,对他们搬去搬来,也就是要消解这个“机器人”的力量和权威。
何频预言:习近平还会中共的其他系统进行根本性的颠覆。他认为现在有的系统已经开始了。

法广:哪个系统?
高伐林:例如政法系统。何频说:习近平会对政法委来开刀,现在还没有完全开动,但他已经把政法委最核心的一支力量-武警给拉走了,归中央军委指挥。这样一来市委书记、政法委书记,手里就没兵了。何频认为,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的胆略。对各地各级官员异乎寻常的大调动,例如最近各省政协主席走马灯一样搬家忙:河南的调到河北,山东的调到河南,安徽的和湖北的对调……有的官员甚至在几年中连续调动好多次,也表明了习近平变革现实的气魄。搬动这些人之后,对他们所属的各种机构会动什么大手术,令人期待。
何频是从这个意义上认为,习近平是目前中国变革最大的希望。对他的这些看法,我相信会引起人们争论。但他强调,自己未必说到点子上了,但可以打开一些思路,让大家比较真切地看待中国现实:习近平正在进行一场变革,这场变革的结果会怎么样?不知道,但是他已经开始了。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