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分析

老祖宗留下来的领土一寸也不能丢:中国崛起需避走日德失败老路

发表时间: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在其生前的最后一段时间曾用“以我眼中的中美关系及博弈“为题,做出过“中美关系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两大巨头之间的和平合作将给亚洲带来稳定”的大胆预言。尽管在当时,享受着改革开放果实的中国仍然继续着惊人的高速发展,并开始逐步加强对亚洲及外部世界事物的影响力,但没有多少人能预见到,这两个现今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的关系,会在短期内就经受到一次潜在的重大摩擦和考验。

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访华检阅中国军方仪仗队资料图片
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访华检阅中国军方仪仗队资料图片 路透社图片
广告

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依靠宣扬美国右翼保守主义及民粹主义,而成功击败传统官僚代表希拉里上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在通过要求贸易平衡等问题向中国发难。与此同时在他任上,不论是美国政府还是国会中都出现了更多主动触碰台湾问题、南海问题等,被中国当局视为敏感话题及不可退让事务意愿的官方要员。此外,中美两国之间还正在就朝核危机,在朝鲜半岛上继续展开着有关外交和“去核化”的相互博弈。特朗普这一商人总统任下,美国在外交、经济和战略上纷纷呈现出对中国的罕见强势,也使得原先在大选中为其叫好助威的部分中国吃瓜民众而感到失望和背叛。

在对华关系上通过观察可以看到,特朗普正在圆滑的奉行其“美国至上”的原则。或许会有人问,特朗普的处事圆滑又从何体现得出来,特别是在他正在威胁将向拒绝接受美国增收关税的中国再总计增征4500亿美元,中美之间贸易战公开化、激烈化的时刻。分析认为,中美之间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正与很多的双边关系发展一样,都与两方所希望寻求的战略及为其付出的手段和努力相关。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特别是经济力量的增强,一时间“大国崛起”成为了不论是在“庙堂”还是“江湖上”都令人振奋的口号和目标。对于这一问题,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大后提出的“中国梦”概念及采取的对外扩张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个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念有关。正如李光耀在他文章中所点明的那样,中国的崛起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亚洲都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恐慌。特别是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在强化自身经济增长的同时,有意识的选择将大量通过世界贸易及中美贸易获取的新财富,投入在了国防建设和海军的发展当中。这也让拥有核动力航母戴高乐号的法国海军参谋长在今年发出了,“中国在4年内建造出一个法国海军”的感叹。

此外,中国当局还不顾国际社会及周边国家的反对,向南中国海争议地区开始并加快了人工岛礁建设的工程计划。中方对有关这些新建设的岛礁是否将被军事化的回答,也伴随着工程的开展和建设完善,从最初的否定承诺逐渐转换成中方有权利保卫领土主权的强硬表态。正如习近平在本周会见来访的美国对华强硬派国防部长马蒂斯时强调所说:“在看到中美存在共同利益的同时,我们也不回避双方之间存在的分歧。在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我们的态度是坚定的也是名明确的,老祖宗留下来的领土一寸也不能丢,别人的东西我们一分一毫也不能要。”

美方一直有声音认为,中国当局从未向外界透露出其真正及具体的战略目标或计划。而此如此之下,诸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极具民族主义的口号,很容易会给外界释放具有不确定性,甚至带有侵略性的信号。在中国进入近代史与西方列强首次于鸦片战争接触之前,中国在长期以来都对周边国家和领土存在有巨大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影响。而当今的中国是否要在亚洲重回当年汉唐鼎盛时期的位置,如果回答肯定,中国及周边国家很可能将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正如乍一看,宣扬保护国家领土完整政治正确,但诸如“老祖宗”和“别人的东西”等用词及思维,却在当今强调国际法的现代国际关系中略显过时,且缺乏能让争议对方及外界信服的严谨和合法性。究竟哪个朝代的领土可被认作完全属于中国的祖先,除了被公认的国际法庭之外又有谁来,且能来判定争议领土是属于“我方”或“他方”之间的东西呢?

长期以来,中国对外承诺要和平崛起。但而回顾历史,作为一个国家要获得对一个地区的领导地位或在弱小者眼中的霸权,都往往要通过大规模的军事和经济付出才能取得。更何况,当今的亚洲秩序还是由美国在经历了二战与日本血战,及与前苏联在冷战对峙才确立起来的,按照李光耀的话说,美国也正在感到,如果不是在全球,可定在亚太地区,其优越地位受到了强烈挑战。

他的文章指出,关键问题在于(美国)是否相信中国和平崛起、绝不称霸的一再承诺,美中经济关系是否向良好方向继续发展,及双方之间是否存在“激烈的不可调和的意识形态冲突”。对此有两种解释存在,要么中国会继续执行邓小平主张的“韬光养晦”方针,悄悄地成为强国,悄悄地扩大其影响,不会盛气凌人;另一种看法则是中方会炫耀实力,对所有的人进行恫吓。而前一种可能则是这名新加坡发展的奠基人在临去世前所选择的判断。他认为按照不露锋芒,保持谦逊,避免惹怒现有大国,与所有的人交朋友,只会(让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这将给他们留出空间,去处理国内问题,继续发展经济。这也将避免中国重蹈日本和德国在上世纪初曾走过的强势崛起老路。

有关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大家也都非常熟悉,特别是在二战前,当时的德国和日本随着国家的兴起,并开始高调地对欧亚地区的领导权、影响力和资源展开了公开的掠夺。纳粹德国曾通过从捷克斯洛伐克手中强行吞并争议领土苏台德地区,在当时英法采取绥靖政策的回应下展开了对欧洲大陆的逐步征服。日本人又打着大东亚共荣圈、反白种人殖民的名义,开始了对东南亚甚至包括中国的新一轮掠夺和侵占。他们的行为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导致国家崛起的终止。李光耀并在文中警告称:“如果中国卷入一场战争,将面临内扰、冲突和动乱的危险,可能再次陷入长期沉沦”。

他写道:“因此,对中国人来说,理智的考虑是:我们已经用了这么长时间等待这个能赶上发达国家的机会。为什么要匆忙做出不利于逐步崛起的事呢?”而这则应是在不同时代和环境下要求崛起的中国,应理智避免的德日前车之鉴。这也是自中国发起“中国制造2025计划”等意在取代美国世界领先的科技实力,又在扩充军力的情况下,美方从十几年前欢迎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加入世贸组织等举动,转变成朝野之间充满对华警觉态度的主要促因之一。为了避免在亚太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外交摩擦,甚至武力冲突和征战的出现,中美之间必须要向对方坦诚布公,且信守承诺地就自身的战略目标做出实质性让步和意见的交换。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