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中国财长刘昆路透专访谈中美贸易战和财经政策

发表时间:

中美贸易战周四(8月23号)进入新一轮总价值500亿美元的互相制裁,双方多次谈判无果而终,有长久持续下去的危险。从目前看,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尚不是很明显,但长远看,可能让国内经济出现的一些难题,包括经济增长放缓,债务缠身等经济困局加剧。今年三月份走马上任的中国财政部长刘昆周四首次接受路透专访就相关的问题做出一些解释。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分析认为,中国实际上,正在下一盘艰难的棋。到目前为止,贸易战对中国12万亿美元的规模庞大的经济只产生了很小的影响。但贸易战让中国沉重债务负担下更深层次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一直在努力让经济摆脱对借贷的依赖,但由此导致的增长放缓已在削弱这种努力,让北京在某种程度上有所放松。但如果贸易战给经济带来更大损失的话,中国的借款可能会进一步激增。特朗普总统的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拉里·库德洛上周在一次内阁会议上指出,目前中国的经济看起来很糟糕,企业投资、零售额以及工业生产值近几个月来都有疲软的显示,其他指标则暗示了中国经济正显露些许疲态。一些消费者似乎也在抱持观望态度。占中国经济六分之一的基础设施支出在今年的头七个月里大幅放缓。

刘昆:会更密切关注中美贸易战对就业方面的影响

刘昆在接受路透社专访时,就中国相关宏观微观经济政策做出了回答。就中美贸易摩擦,刘昆认为,所有的事端都是美国挑起,中国只是应对,中国不愿意打贸易战,但也不怕。他指出,贸易战是没有赢家的,从目前情况看双方互加关税的举措已经对GDP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虽然从目前多边组织的评价看对GDP影响较小,但若持续下去影响会深一些,同时会更密切关注对就业方面的影响。 并称会对受影响企业员工的再就业和生活困难等提供公共财政领域的资金帮助。他指出,今后针对美国提出的举措采取对应措施,更有针对性也更精准,会尽量避免影响中国企业和外国在华企业的利益;如果美国继续出招,中国也会在WTO框架下保护自身利益。

对国内经济,路透社评论,中国7月经济数据走弱,工业增速低位持平,投资增速至纪录低位,消费亦持续低迷。尤其7月调查失业率升至5.1%的年内高位,虽然有就业季因素,但也表明总需求疲弱之际,就业市场面临着不小的压力,这也直接解释了为何“稳就业”排在政治局会议的“六稳”之首。

严格禁止地方政府非法定债务必须

在中国7月宏观数据显示经济下行压力在加大,在中美贸易战仍在继续、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供给侧结构改革,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工作是否会有所调整?

对此,刘昆表示,中国三去一补一降的政策方向没有改变,仍会继续执行,对于地方政府非法定债务必须严格禁止,对于以前已经存在的隐性债务会稳妥处理。同时会采取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减轻小微企业负担,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并将投入运作,通过担保再担保的方式,解决企业融资和征信方面的困难。

财政税收政策

被问及中国财政收入情况时,刘昆表示,年初编制预算时已经预判到财政收入上半年会高一些,下半年会低一些,从目前数据看比较理想,今年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的财政预算,都能顺利完成,可能还会有一定的超收。

刘昆强调, ”积极财政政策“不是“大水漫灌”的强刺激,也不是要突破债务风险底限的安排,更不是要政府大包大揽。

 刘昆透露, 中国现在正在加快税收立法进程,下一次人大常委会将提交两个报告,包括耕地占用税和车辆购置税。 至于备受关注的个税改革,人大正在审议,马上进入二审。

路透社评论指出,中国人大网此前发布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自6月29日至7月28日展开为期一个月征求意见,并提到修正案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纽约时报引述,香港大学经济学家陶志刚认为,中国政府总是在维持稳定和实现高质量增长之间摇摆。他说,“当你看到政府转向刺激经济的做法时,这通常意味着政府在担心稳定的问题。”

纽时评论指出,中国经济的疲软让特朗普政府内部的一些人认为北京经不起打击,这可能会导致白宫进一步将贸易战升级。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