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报纸摘要

香港: 妥协太少 妥协太晚?

发表时间:

在2019年9月5日刊发的法国主要报刊当中,我们为您选取回声报,费加罗报,人道报,十字架报和解放报做重要主题和有关中国的内容综述。

9月5日记者会上的林郑月娥
9月5日记者会上的林郑月娥 路透社Amr Abdallah Dalsh供图
广告

今天的各大报刊都对香港特区政府撤回逃犯条例做了关注。回声报在国际版面写道:“在香港,北京的让步无法服人”。这篇文章由回声报派驻北京的记者所撰写,当中认为,暂且不说反对派的五大诉求全部内容,就说第一点,撤回逃犯条例,特首林郑月娥做出过两次让步,这两次都不及时,不够充分。首先是6月15日,特区政府宣布暂缓条例,然而第二天就爆发了大规模游行示威,组织方数据称有两百万人同时上街游行,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是香港全部人口当中平均每四个人里就至少有一个人上街游行。第二次妥协就是9月4日林郑月娥宣布撤回修例。然而黄之锋等反对派主要人物对此认为“妥协太少,妥协得太晚”,罗冠聪也在推特上写道:“香港的铁娘子对五大诉求当中的剩下四个铁了心不同意”。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学教授坎波斯坦认为,“林郑月娥无疑希望用撤回修例,来平息反对派当中的温和群体的怒气,从而让反对派从内部发生意见分化…中国国庆节即将到来,北京希望在庆祝之前给香港熄火。然而就算是在习近平的近前人士当中,意见也不统一,有人希望,北京可以适当做出一些让步,而撤回修例,就是第一步”。

同一天的费加罗报在国际版面也关注了香港特区政府撤回逃犯修例。费加罗报驻北京的特约记者写道:“在香港,林郑月娥胆怯地伸出了手”。文中认为,虽然林郑月娥满足了反对派的一条诉求,希望借此来平息暴力,重回和平对话,逐渐解除危机,但被夹在中央政府和反对派之间,她可以回旋的余地非常小。因此对于反对派提出的“独立调查警察暴力,赦免所有被捕的示威者,停止给游行贴暴乱标签,以及最重要的,北京的警戒线--进行真普选”这几点诉求,她没有给出让反对派满意的答复。国际有学者和香港反对派持类似观点,认为“林郑月娥的妥协来得太晚,妥协得太少,不足以重启积极循环,重建信任机制”。

十字架报在国际版给香港问题留出了一整版的空间,题为“在香港,林郑月娥做出了妥协”,其中引述反对派的反应,称“五大诉求,一个都不能少,解放香港,现在革命”。议员胡志伟认为,如果反对派不接受林郑月娥的“虚假妥协”,那么林郑月娥就有可能用这做借口,使用极端手段,诉诸“紧急法”,处理掉游行人群。

解放报在香港的特约记者则写道:“非常有限,林郑月娥已经说得明白,她双手双脚都被绑在中央政府的决策上”,然而“反对派领袖称,就在7人丧生,超过1200人被捕,许多人在警署被虐待之后,林郑月娥的撤回修例的声明,不足以平民愤”,“周三,他们展现了坚定的决心”。

今天有关中国的报道中,还有费加罗报对李开复的一篇采访,采访契机是李开复的新书法语版出版,当中聊了人工智能这个历史最大转折里,中国将如何成为领军国家,以及将会给生活带来什么改变。这篇采访的标题是“未来的人工智能,将会是中国的吗?”这篇文章的作者通过大量有关李开复的身份认同感的角度来试图对中国在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进行分析,他写道:“李开复生下来并不是大陆人,因为他生在台湾,但他很显然,在这个大陆这个崛起的能量场当中,如鱼得水”。作者引述李开复的话称:“人们习惯于说,民主是激发创新的最好模式,但中国似乎也在中国特色道路上取得了精彩的结果”,这就是邓小平式的“技术实用主义”,“不管是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这种技术实用主义完全没有包袱,况且中共正在成为中国儒家党,强大的崛起有了四个要素:围绕在强力中央政府四周的儒家等级模式,跟随指令的中国民众相信并认为许诺给他们的物质繁荣是头等大事,隐私和知识产权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环境支持风险投资和足够的高等教育投入”。李开复表示,“在这四个条件里,欧洲缺乏前三个条件”。

除了以上有关中国的内容,上述报刊均重点关注了意大利政府更迭,英国脱欧,法国退休改革,即将到来的法国市政选举等内容。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