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观察中国

欧盟成为中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对象

发表时间:

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访问中国并出席上海第二届国际进口博览会,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今天的观察中国要向大家介绍有关议题的分析评论。

法国总统马克龙替蓬皮杜中心上海分馆主持揭幕式  2019年11月5日
法国总统马克龙替蓬皮杜中心上海分馆主持揭幕式 2019年11月5日 REUTERS
广告

北京《环球时报》的社论称:“正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马克龙成为第一位参加进博会的西方主要国家领导人,他受到了中方非常热情的接待。马克龙这一次访华的主题显然是扩大法国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各种信息表明,他不希望这个目标被干扰。中法和中欧关系将会以不断加强经济合作为最重要的纽带,这是双方的共同利益使然。”“我们注意到,欧洲与中国的关系整体上还是发展得不错的,法中关系尤其如此。一些力量操弄‘人权’等问题只是对欧中关系造成了一定困扰。欧洲需要更大的决断力,这首先就需要更准确地认识时局看清大势,如果不能针对中国形成全面且实事求是的认知,那么欧洲对世界的把握就注定出现相应的跑偏。中国既是法国也是欧洲进一步发展的伙伴。中欧不应相互指责、防范,我们需要的是相互尊重、支持和彼此借力。我们可以加强合作的领域实在太多了,美国发动贸易战恶化了全球经济环境,但也给欧洲国家更积极地参与中国经济提供了机会。马克龙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进博会上,反映出的实为他和法国的一种敏锐。”

美国中文《世界日报》的社论称:“法国总统马克宏4日至6日访中国,出席上海第二届国际进口博览会。有150多国3000多家公司参与的盛会,唯独马克宏是出席进博会的欧洲领导人,招致德国政界对法、德及欧盟共识被破坏的担忧。德国对中国进口商品交易会保持距离,怀疑博览会是中国的宣传。去年只有少数国家如俄罗斯、古巴和巴基斯坦派高级代表参加,马克宏的出席大大提高该展会国际见光度,对遭西方抵制冷落的北京是很大面子。”“法、英、德及欧盟近年对中国政策已从过去‘紧密接触’,转变为‘谨慎交往’,欧盟努力想对中国政策形成统一的声音。马克宏今年3月邀习近平主席在巴黎双边会议,还邀请德国总理梅克尔和欧盟主席容克,三人都向习近平明确表示,欧盟怀疑北京的‘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因为欧盟看到一带一路正在分裂欧盟。他们要求中国应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最终能与欧洲人达成投资协议。”“去年1月,马克宏首次访中国,对北京发表过激烈言论。他在‘新丝绸之路’峰会批判性演讲,呼吁北京遵守统一的欧洲法律,遵守招标、环境和社会标准。为此他吃了苦头,中国没有像往常一样与法国签署大订单,让马克宏几乎空着手回家。”

这家美国中文报纸的社论称:“在对中国策略上,欧盟国家也面临类似法国的两难处境和心态。”“与法国一样,欧盟一方面呼吁中国开放市场,指责中国存在承诺疲劳风险,另一方面则加紧与中国做生意,采取既抱怨施压、又积极抢占市场的两手策略。法国及其他欧盟国家很清楚,尽管欧盟不断抱怨中国改革力度不如人意,存在承诺未履行风险,但中国改革和开放则按照自己的节奏推进,不因外力而转移,让欧洲呼吁的效果有限。法、德及欧盟也认知中国在地缘政治和经济上不断增长的强势,但考虑到自身经济利益,不得不与中国保持紧密经贸关系,让欧盟被中国‘攻陷’。与美国不同,经济是欧洲国家的软肋,中欧关系将围绕着经贸不断演化消长,中国从中受益,特别在中美关系不看好下,欧盟成为中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对象。”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