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报纸摘要

一种含有熊胆成分的药物被列入中国抗新冠药物清单

发表时间:

法国新冠疫情局势严峻,周三至周四24小时内,新增病例达3922人,死亡人数则为365人,一名16岁的少女也因染病不治而亡。新冠疫情造成的损失不断加剧,全球已有21000多人死亡。美国的感染病例则已超过中国和意大利,成为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 法国各大日报密切关注疫情局势。总理飞利浦表示:这场疫情不会很快过去,健康条件也不会很快得到改善,因此各方民众应该继续坚持。另外,《回声报》和《费加罗报》分别刊出与中国话题相关的报道。

法国报纸摘要
法国报纸摘要 RFI
广告

首先,回声报》披露了中国决定暂时关闭边境,以防止外来人口带入新冠病毒的消息。《回声报》报道指出:作为新冠病毒的发源地,中国政府周四通过了“临时措施”,决定实施更加严格的入境限制措施,减少国际航班,防止境外感染病例进入。北京表示:这是为应对当前疫情,参考多国做法,不得已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报道指出:相关措施将从本月28日星期六零时起实施,但当局没有明确表示具体措施将在何时结束。

费加罗报》则刊出一篇报道,披露了中国利用一种含有熊胆成分的药物-作为-抗-新冠病毒-用药的做法。报道指出:英国环境调查署(EIA)3月23日公布的一份调查揭示:中国政府将一种-含有熊胆-胆汁-的产品列入-抗击新冠病毒的-处方药物清单。此一被称作“痰热清”的注射液-与其他一些中,西药品同时出现在中国国家卫健委网站上的药物清单中。

据报道,熊胆胆汁由熊的肝脏分泌,含有较高的熊去氧胆酸,有助于消化,临床上常用于帮助溶解胆结石和治疗其他与肝脏相关的疾病。熊去氧胆酸已作为合成药物在世界范围内使用了数十载。

实际上,中医使用动物药用资源的做法由来已久。多个世纪以来,中国传统医学采用一些动物身上的某些脏器入药治病的做法,导致一些动物成为疯狂走私的奇缺产品。无论是否受到保护的珍惜动物,均成为疯狂捕杀的牺牲品。在本次爆发的全球性大流行病中,被怀疑为新冠病毒宿主之一的著名的穿山甲,便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其鳞片备受推崇,其肉也成为一些人餐桌上颇受青睐的一道佳肴。

新冠疫情爆发之后不久,中国便下令关闭了海鲜市场。人们往往可以在这类市场上买到各种各样的肉类和动物产品,有些产品甚至标出天价。报道指出:其实,像2003年萨斯疫情期间一样,关闭这些市场仅仅是暂时性的行为。事件本身显现了中国政府面对禁止受保护物种走私领域进行监管所表现出的矛盾做法:一方面,(临时)禁止食用此类产品,另一方面,却又继续满足相关需求。对此,负责调查的英国环境署中国问题专家怀特(Aron White)指出:使用这些药物的消费者往往更加偏爱以野生动物为原料制成的药品。因此,禁止使用野生动物产品,却又将圈养繁殖这些野生动物合法化,来同时维持压力和需求,从而助长了偷猎行为。报道披露:无论是提供肉类食品,还是为传统中医提供药材,这些受到圈养的动物生活在拥挤不堪的农场内,不仅环境恶劣,受到宰杀时的条件也十分恶劣,有利于各种病毒的滋生。

报道注意到:中国政府机构网页上的药物清单中,不仅仅只有含-熊胆胆汁的“痰热清”注射液,还有安宫牛黄丸,以及含有多种草药和犀牛角粉的药丸。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