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柏林飞鸿

德国《明镜》周刊:中国利用新冠危机提升自己的形象

发表时间: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中国的举动以及美中因新冠危机发生的争吵多次成为德国关注的话题。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德国总理默克尔资料图片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德国总理默克尔资料图片 路透社图片
广告

德国外长马斯上周五就中国修改武汉病亡人数感到忧虑。他说,“我们看到武汉的数字再次得到修改,这当然令人担忧。”他要求中国就新冠病毒加大透明度,并建议中国改变文化习惯。

德国《图片报》就新冠疫情对中国提出了强烈批评。4月15日,《图片报》刊文,提出是不是应该"要求中国为新冠疫情给各国造成的损失买单"的问题。文章援引法律界人士和德国部分议员的看法,认为中国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信息不透明甚至刻意隐瞒,拖延了全球防疫步伐,因此有理由考虑要求中国承担法律责任。该报甚至列出了一份"账单"。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迅速做出了反应。驻德国大使馆发言人16日致函图片报总编,表达"强烈不满"。发言人在信中称,"攻击中国的报道用心险恶,不仅缺乏基本事实和清晰的时间线,而且逾越了审慎、公正等最起码的新闻报道底线。其所谓的"算账"实际上是在煽动民族主义,鼓吹偏见和仇外仇华情绪。这不仅与中德两国人民的传统友好背道而驰,也有悖于公众对新闻严肃性的认知。"

4月16日,《图片报》再出重拳,发表主编莱歇尔特(Julian Reichelt)致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一封公开信,不仅回应中国驻德大使的指责,更将批评矛头直指北京领导最高层。莱歇尔特的批评十分尖刻,有些说法富有挑衅性。他说:"您关闭了每一家批评性的报纸和网页",却不去监管野生动物市场。"您不仅监控民众,而且危害他们--并危害全世界。" "中国最有力的出口产品是新冠病毒,虽然没人想要,却传遍全球。"“新冠病毒早晚会成为您的政治终点。”该报还引用了华盛顿邮报有关病毒是从"研究蝙蝠的武汉实验室"里泄露出来的未经证实的说法。

4月17日,中国德国大使馆发言人再度予以还击,称这是“再度对中国进行治诬蔑,重弹不实论调。中国驻德国使馆再次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中国为抗击疫情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和最彻底的举措,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为其他国家抗击疫情争取了时间、积累了经验。关于病毒源头问题,这个是科学问题,应该交由科学家和医学专家去研究。世卫组织负责人和国际知名医学专家多次表示,所谓“实验室泄露”等说法毫无科学依据。

就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要让中国为新冠病毒买单一事,德国《经理杂志》4月19日写道:特朗普现在在背水一战。美国人民对特朗普的危机处理能力的信任正在消失。2/3的美国人认为,特朗普对新冠病毒的威胁反应太迟钝。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比美国的病亡人数要多。美国在松动管控时,已出现了历史性的大量失业现象。能否在11月再次当选的特朗普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特朗普于是在逃躲时,反戈一击,要求中国为没有将病毒锁定在中国买单。

《明镜》周刊认为,中国正在利用新冠危机,通过对世界各地包括对德国的援助行动,扩大自己的名声。中国批评《图片报》主编给习近平的公开信,批评《明镜》周刊三月曾将病毒冠名为“中国制造” ,这说明北京对批评很敏感,中国非常关心自己的国际形象。中国的宣传机制正在尽最大努力,改变中国公民对这场危机的看法,从而有利于自己。中国不再愿意被视为是将病毒传播到全世界的国家,而是更愿意将自己打扮成一名抗击病毒的战士,特别是一名富有团结精神的扶持者。不管全世界哪里有困难,中国都会前往救援。中国通过官方媒体播放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救援活动。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塞尔维亚总统在中国的援助物资到达时,亲吻了中国国旗。中国在欧盟也很活跃,西班牙,法国,奥地利,德国,意大利都获得了医疗设备。中国医生也来到了意大利。意大利外长谈到这一点时,挖苦欧盟说:“还是有人愿意帮助意大利的。”而罗马与北京的关系在新冠危机之前就已经很亲密了。意大利是第一个加入中国丝绸之路倡议的西欧国家。

《明镜》周刊继续写道:北京在德国也能给自己加分。德国海因斯贝格地区受到的病毒打击尤其沉重。该地区领导Stephan Pusch 写信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求援。中国于是提供了15000份口罩。吴恳大使许诺说,还会提供更多援助物资。自民党籍政治家福格尔批评说:“问题不是出在中国的援助,而是随之而来的宣传。这些宣传想显示的是:欧盟软弱,不团结,争吵不断。”

《明镜》周刊透露说,德国政府对中国的宣传攻势感到忧虑。国防部三月发出的一份分析报告警告说,北京在危机期间,不怕散布假消息,并利用感染数据,提升自己的形象。中国提倡这样的说法:该病毒在本国已经被击败,现在是外国正在威胁安全。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