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香港/中国/日本/政治

中日历史考题惹争议 教局破天荒谴责试题偏颇 议员斥港府破坏机制 扼杀讨论空间

『「1900-45 年间,日本为中国带来的利多于弊」你是否同意此说?』这道中学文凭试历史科必答题,在香港引起激烈争议,亲北京组织和中央在港机构均大肆批评,指题目偏颇,有如「引导学生做汉奸」;而香港教育局亦史无前例地发出声明,谴责试题可能引导学生「达至偏颇的结论,严重伤害了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受到莫大苦难的国民的感情和尊严」,促考试及评核局检讨出题机制。

安倍到访前夕,天安门城楼附近的中日两国国旗 2018年10月25日
安倍到访前夕,天安门城楼附近的中日两国国旗 2018年10月25日 路透社
广告

另一方面,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教协)发表声明,历史考题以开放式为主,教育局是为求政治正确,扼杀讨论空间;立法会教育界议员叶健源指出,试题有严谨机制订定,教局批评考评局的做法明显破坏制度。

负责制订考题的考评局秘书长苏国生今(15日)早出席电台节目后不点名地反驳教育局,指对于有意见认为,文凭试历史科试题可能严重程影响了日本侵华战争中受到莫大苦难的国民情感及尊严,深感遗憾。他又重申考评局凌晨发出的声明,

历史科考试昨天刚完成,尚未阅卷,现时不宜评论试题,恐怕会影响阅卷的公平公正,有损考生利益。

历史科考试昨天上午举行,亲北京媒体下午便在网上就试题和考评局职员多年前的言论作出批评,指有关职员不宜出考题(详见本台另一报道:《香港考题问日军侵华利多于弊否惹抨击 却揭出毛泽东感谢日本侵华言论》),惹来叶健源议员斥为文革式批斗,必须叫停建制派和港府这种打压港人言论和表达自由的歪风,否则会人人自危。

他又批评教育局的谴责声明,指教育局过往从未如此谴责考评局,认为手法粗暴,事态严重,如此情绪化处理事件,是要破坏考评局这条教育支柱。他补充,出考题的过程非常严谨,而题目的参考资料只是刺激考生思考,考生必须根据自己的历史认识作答,包括抗战历史,否则难以获取好成绩。他又说,据他了解,大部分考生回答这条题目是都对议题持否定立场,即是写「弊多于利」。

根据考评局资料,包括历史科在内的所有科目考试,均设有独立的「审题委员会」负责,成员均为大学教授、资深中学教师及/或校长、课程及学科专家等,试题经成员一致接受才正式定稿。而在每年公开考试后,各科目亦会进行检讨,结果会提交新一年审题委员会参考。针对是次事件,考评局表明,会严肃跟进处理。

在昨午考试完结后,亲北京的《大公报》和《文汇报》均引述建制派的教联会副主席穆家骏的说话,批评题目的数据和问法带有极强倾向性,「若让学生作答同意观点,是引导学生做汉奸」,两报更以「引导学生做汉奸」为题作出报道。

属建制派的教育评议会,其主席何汉权今早在电台节目有相同论点,称如果考生不掌握事实,只是按照附带资料作答会有很大问题,因为学生并非「日本通」。当被问及,若题目换成「弊多于利」是否可以接受时,何表示,这较为接近事实。

中史教师会会长李伟雄亦在电台节目批评试题具引导性,指试题附带资料只谈日本为中国发展带来的好处,未有提及日本侵华史实,考生在有限时间作答,难以否定数据。

议题在两个电台的叩应节目引起热议,不少市民致电反映意见,综合而言,较多人认为试题没有问题,有关模式亦十分常见,「唔明点解要嘈(即争吵)」;个别市民则认同建制派的指责,认为试题对学生不利。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