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社会/经济

李克强提中国6亿人月入仅1000元 专家受官媒访问强调是平均

5月2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人大闭幕后的记者会上谈道,“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人民币)”,引发社会关注讨论。他并提出,“怎么样保障那些困难群众和受疫情影响新的困难群众的基本民生,我们应该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对此,中国国务院旗下官媒《经济日报》6月1日刊出对收入分配领域专家李实的专访,并就上述议题提出解释。

中国北京地铁中播放的李克强总理参加记者会画面
中国北京地铁中播放的李克强总理参加记者会画面 REUTERS - Tingshu Wang
广告

李克强在当天的记者会上发言指出,“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现在又碰到疫情,疫情过后民生为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没有就业那就是9亿张吃饭的口,有了就业就是9亿双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手。”

面对“您怎么理解‘有6亿人每个月收入1000元’?”的提问,李实回答指出,“对于近期网上热议的情况,作为长期研究居民收入分配的学者,我也很关心。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快速增长,但确实存在为数不少的低收入居民。”他说,“据有关数据推算,全国大约有6亿人的平均月收入为1000元左右,相当于6亿人的平均年收入为12000元左右。怎么理解这一情况,我想关键需要把握这部分居民的收入有高有低。”

李实补充说,“6亿人的平均月收入为1000元左右,是对6亿人这个群体总体而言的,这就意味着6亿人中有收入高于1000元的,也有低于1000元的,并不是这6亿人的月收入都低于1000元或都高于1000元”。他续称,“但不管怎样,这充分说明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特征较为明显,14亿人口中有为数不少的居民收入仍需要提高,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十分重要,任重而道远。”

记者追问,如何看待根据您掌握信息,这6亿人大体是什么构成的提问,李实回答说,“从构成情况看,这6亿人不仅包括在就业、有收入的人口,也包括无就业、无收入的人口,如老人、儿童、学生等被赡养人口。”他补充道,“这就证明,这6亿人中会有一部分居民月收入要比1000元高一些甚至高出相当幅度,也会有一部分人月收入要比1000元低一些甚至低出相当幅度。在利用这一数据时,认清这一群体的人口构成对正确认识数据反映的现象十分重要。”

记者进一步问道,“有人认为平均工资也不是这个数,这里的月收入就是月工资吗?”对此,李实回答称,“这里有两层意思需要说明。第一层是工资是从业人员即劳动者的报酬,而收入是按家庭人口计算的居民收入,家庭人口一般多于从业人员,还包括无报酬的人口,所以家庭人均收入一般低于平均工资。而且这部分人群的平均月收入是低收入和偏低收入人口的平均收入,比所有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要低一些,甚至比其中部分人员的最低工资还要低。”

李实说,“第二层是收入包括但不等于工资收入,月收入、年收入指的是居民可支配收入,是针对人口而言的,其中既包括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也包括家庭经营净收入如出售农产品净收入,家庭财产净收入如利息,家庭转移净收入如低保金等;既包括家庭现金收入,也包括家庭实物收入如农民的自产自用农产品折算收入,是家庭各渠道收入的总和。”他并提出,“这就说明,在观察居民收入时,需要把居民家庭各项收入都包括进来,不能仅仅理解为工资收入,才能对居民收入状况有更全面的把握。”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