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柏林飞鸿

德国《商报》:欧洲需要对华指南针

发表时间:

德国总理默克尔和中国总理李克强于6月11日举行了视频会议,就共同应对新冠危机,加强德中经贸合作等举行了会谈。德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和德中、欧中关系于是重又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德国总理默克尔资料图片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德国总理默克尔资料图片 路透社图片
广告

媒体起初报道说,默克尔在视频会议上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渠道。但路透社和德国《经济周刊》等很快透露说,会谈的一个重点是欧中投资保护协议。该协议谈判已持续很长时间。默克尔希望中国朝欧洲迈出一步,以便该协议今年能够达成。这样,欧中峰会今年就还是能够举行。

虽然德中贸易十分繁荣,但德国《周日世界报》却认为,德中之间的经济纽带正在变得稀松。中欧峰会原本是德国担任欧盟理事会主席国时最重要会议。梳理对华关系本来是德国担任欧盟主席国时的中心部分。但因为新冠疫情,原定九月的会议被取消。对华关系目前成了德国政府的一个问题。美国要求盟友和北京拉开距离,即便这对盟友很不利。中国则通过不断投资,加大在欧洲和德国的影响。在中国投入了亿万欧元的德国康采恩则担心自己的生意会受到损害,一旦德国政府跟着美国人走。他们警告说,在经济和政治上与中国分离会带来可怕后果。初看经济数据,康采恩领导人好像很有道理。比如,大众现在几乎每第二辆汽车都是在中国销售。2019年,超过两千亿欧元的贸易额使中国成为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中国的廉价产品给德国消费者带来巨大好处。对德国本土企业来说,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销售市场。德国人最近将960亿欧元的产品出口到了中国。根据德国商业银行的估测,德国所有30个达克斯企业,今年18%的营业额是在中国创造的。作为市场,中国十分巨大。根据商业银行的估算,去年德国的价值创造大约4%是为了满足中国的需求。一位经济学家表示,中国现在已经变得跟传统的贸易伙伴美国一样重要。有人认为,脱离中国,会带来世界末日。又有人认为,和中国拉开距离虽然痛苦,但还是能够承受的。首先,德国的工作岗位对北京的依赖性不大。总之,不像经济界说的那样大。当然,代表经济界利益的德国工商大会持相反意见,认为德国有80万个工作岗位依赖于中国。但德国企业在中国的业务给中国带来更多好处,而不是给德国。德国5200家企业在中国创造了110万个工作岗位。再者,中国在某些技术领域已经是领头羊。德国人不能太幼稚。中国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工业基地,而是独裁式国家资本主义。对中国少数民族政策的批评和对香港问题的批评,中国都不接受。美国总统特朗普五月中旬曾威胁说,要断绝和中国的所有关系。在德国企业领导人的耳朵里,这听上去十分极端。但这个威胁现在在美国已经不那么刺耳了。就华为参与5G建设一事,美国代表多次要求德国放弃华为。但美国对德国的压力不仅局限于华为。终有一天,德国人和欧洲人得好好想想,到底是跟两个超级大国中的哪一个做生意。

德国《商报》认为,欧洲在应对中国问题上需要一个指南针。德国政府必须走出掩蔽所,让欧洲拥有共同的对华战略。施布林格出版社董事长五月初在一篇杂文中,要求德国在强权大国的世界决斗中做出抉择,走向美国,和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断裂关系。但默克尔总理显然不这么看。她和李克强总理举行的视频会议显示,她继续坚持她的务实政策,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渠道,平等对待德国和欧洲企业。在政治上,默克尔一如既往地不亮出自己的牌,只是说也谈到了香港局势。默克尔没有对北京推出的香港国安法提出公开批评。外长马斯近来也在一个脱口秀节目里,费力地和香港民运人士黄之锋拉开距离。一年前,马斯还专门和黄之峰站到一起,让媒体照相,以示支持。现在,他批评黄之锋有“分裂主义倾向”。但默克尔和马斯很难在政治上一直遮遮掩掩。强权的权力斗争越激烈,欧洲和德国就越难洁身自好。有关华为的冲突已经显示,欧洲人必须在华盛顿和北京之间做出抉择。布鲁塞尔显然比德国更进一步,把北京的集权式国家资本主义定性为欧洲的系统对手。布鲁塞尔已在考虑欧洲对华战略。德国下半年就将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在这期间,欧洲其他国家自然更会唯德国马首是瞻。比如,柏林在华为问题上逶迤蛇行,已经让一些欧盟国家选择了机会主义。17个东欧和中欧国家联合组成了亲中友邦。这一例子显示,欧洲缺乏一条统一的对华路线。中国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太重要。人们不可能不理睬它或者简简单单地脱离它,而是需要一个经过慎重推敲的欧洲对华战略。在环保和国际事务上,欧洲只能通过和北京的合作来达到目标。但在技术、经济和政治上,欧洲人如果想继续拥有主权,就必须设定界限。欧洲必须设定框架和相应机构,以免欧洲被两个超级大国分裂或者沦为它们的工具。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