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亚洲周刊

香港反思英国殖民时期

发表时间:

美国黑人弗洛依德之死引发全球反殖浪潮,让香港人反思英国殖民时期。

美国黑人弗洛依德之死,掀起「黑人的命也是命」(BLM)运动
美国黑人弗洛依德之死,掀起「黑人的命也是命」(BLM)运动 © 亚洲周刊
广告

亚洲周刊最新一期的封面专题是什么

亚洲周刊最新一期的封面专题是:全球反殖浪潮警醒香港港独恋殖面对批判。美国黑人弗洛依德之死,掀起「黑人的命也是命」(BLM)运动,并演化為全球对殖民主义的清算、反思,但在这片怒火狂潮之中,惟独香港人失语,甚至有以英美為师的反政府示威者举起英国旗,缅怀殖民地的「旧日好时光」。这批大部份没经歷过殖民统治的年轻人,不了解英殖年代的不公与歧视,他们的恋殖,反映「去殖民地化」的未完成,以及歷史教育的缺失。

香港是否也有声援美国黑人的运动?

正当美国黑人平权和反警暴运动「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 )如火如荼之际,在香港居住的黑人群体也自发组织起声援活动。最初在脸书活动专页有数百人表示支持参与,可是很快就被港独与香港右派民粹势力群起攻之:指责他们获得警方允许聚会是因為他们私下与警方合作、互通消息。主办方基於人身安全,被迫取消活动。最后只能隔一个星期在一条以中產阶级為主的街上静悄悄的举办一场「读诗会」。

香港在英国殖民时期,有发生过抗英事件吗?

一八九八年七月一日,《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正式生效。英国向清政府租借九龙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以及附近二百三十个离岛,為期九十九年,称作新界。这条约使原居於新安县的乡民面临殖民地管治带来的巨变。一八九九年三月,新界乡民开始组织抗拒英人管治的行动。反抗英军的战事持续六天并以失败告终,造成乡民大量伤亡,其中被杀的乡民数目一直成疑,由数十至数百不等。

美国的黑人平权运动出现哪些现象?

美国黑人平权运动带动了对英美殖民歷史和黑人奴隶制的大反思,并引发了大肆拆除歷史人物的雕像的行动,因為这些美国已故名人的雕像被视為是种族主义的象徵,演变成一场美国的「文化歷史大革命」。美国歷史学家对此也意见分歧,有歷史学家认為,雕刻和纪念碑属於美国的歷史,而让美国团结的唯一方法就是宽容。但反对意见则认為,儘管南方州的白人称建立雕像是為了保留他们的遗產,但黑人则一直将这些雕像视為是对他们的侮辱。

除了封面专题外,本期亚洲周刊还有哪些其他重要内容吗?

本期亚洲周刊还报道:中国和印度在边境再度爆发棍棒衝突,虽然双方仍坚持不用枪抱,但中方出动「狼牙棒」奇招,印度军人二十八人死亡,中方则有三人死亡。中方并声称「抓捕」几十名印军,但都已经释放。双方也出动无人机。印度疫情严重,对中国挑衅可以化解内部危机。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