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美贸易战/科技

晶片生产成疑继中芯或被美“断粮”后武汉弘芯又烂尾

中国半导体工业虽然获得政府大力投资支持,但最近坏消息接踵而来,继龙头企业中芯国际可能成为美国下一步抵制的目标而致未来发展成疑后,声称将抢先全国生产7nm(纳米)晶片,并成功从台积电挖角国际半导体风云人物蒋尚义出任总经理的武汉弘芯,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已有关厂停产迹象。

图为华为7nm芯片麒麟810广告宣传照片
图为华为7nm芯片麒麟810广告宣传照片 网络照片
广告

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国防部证实,他们正讨论应否把中国最大晶片制造商中芯国际加入商务部的实体名单之中,禁止美国企业与其进行交易活动,就像华为一样不能使用美国的技术和装备到其晶片制造之上。

报道指,美国当局指有证据证明中芯国际涉嫌与中国军方有交流。美国一家专门承办国际企业海外员工安全的SOS International公司指称,中芯国际与中国其中一家最大的军事企业合作;同时与中国军方交流的大学的研究员,利用中芯国际的技术来进行项目研究。SOS International表示该研究项目的晶片是“不可能”用到其他领域的。

中芯国际或成为美国下一个制裁目标消息传出后,股价随即大跌,跌幅达20%。高盛、瑞信、野村等多家国际投资银行,纷纷调低中芯的股价。高盛指出,如果中芯只是无法再发展先进应用技术,中芯2021至2025年盈利将较目前预测降低半成至一成四。如果成熟及先进应用技术均无法再发展,盈利将调低最多四成八。

此外,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曾经许下豪言“将主攻14nm工艺,项目启动一年后将拿下7nm,产能将达到每月3万片”的武汉弘芯,近日传出烂尾,弘芯拥有全国唯一一部价值5.8亿元人民币的7nm光刻机也被抵押,而厂房和宿舍更已于去年12月停工。

目前全球仅台积电、三星具备7nm晶片量产能力,中芯国际要到2020年底才能实现7nm晶片投资研发。英特尔(Intel)近日更宣布研发7nm晶片因“重大瑕疵”要推迟面世至少6个月。因此弘芯董事长李雪艳上述这番豪言,确实在全球半导体工业引起一番轰动。李雪艳还成功从台积电挖角蒋尚义和超过50个员工过档弘芯,壮志豪情不容忽视。

根据报道,弘芯半导体“爆煲”早有先兆,武汉东西湖区政府在7月30日发布《上半年东西湖区投资建设领域经济运行分析》官方文件,预警“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存在较大资金缺口,随时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项目基本停滞,剩余千亿资金今年难申报。”不过,这份文件曝光不久已被删除。8月28日,武汉市东西湖区官方回覆,经区商务局投资协调管理调查,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因为资金链问题,项目暂停了。

报道指,武汉弘芯曾经引以为傲的7nm光刻机也被抵押。内地查册网站“启信宝”显示,武汉弘芯进行一笔动产抵押,登记日期是今年1月,抵押物是一部ASML扫描式光刻机,状态为全新尚未启用,评估价值约5.8亿元(人民币,下同)。相关的借贷合同数额为5.8亿元,债务履行期限为2019年4月19日至2024年4月18日。

根据纪录,截至2019年底,弘芯半导体已完成投资153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87亿元。根据官网显示,武汉弘芯成立于2017年11月,总部位于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主攻逻辑晶片、系统集成。

同时,在官网公布晶片工艺的详细时序,去年3月,已启动技术研发计划,目前为第一阶段的厂房建设时期。无尘室工程预计同年10月完成,设备机台正加紧进行采购发包作业中,预计2019年11月开始移入作业。同时期也将启动光罩制作及技术开发与量产调校工作,2020年开始进行7nm的自主技术研发。

内媒近日报道已泼冷水,指内地晶片制造基础科研能力不足,制程从微米深入纳米后,中国根本无法跟上世界顶尖企业的发展步伐,缺乏市场竞争力,差距逐渐拉大。业界顶尖公司已将制程推进到7nm、5nm,中国现有自主晶片制造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约15年。

苹果日报引述香港半导体工业专家方保侨分析指,晶片技术领先的台湾、南韩都是美国的同盟,也不敢发货给华为,虽然华为也在自行研发“麒麟”晶片,“有机器但无人才”,暂时也未能成功制造高端晶片应用在5G手机上,而晶片讲求“高成品率”(production yield),需要精准的工艺技术,中国远远未能追得上。

中文大学经济系客座副教授徐家健告诉苹果日报,以经济角度分析,中国举全国之力也未必能制造晶片,“中国人令人有信心食的奶粉都做不到,如此低档技术都不行,更何况晶片”。他指,晶片需要科研投资和经验累积,过去都是靠入口晶片支撑再加工,内地工业一向重应用研发、轻基础研发,“过往没有制裁,中国做世界工厂,专做代工同加工”,但面对美国制裁就面对现实了。

弘芯半导体研发项目短短3年便告吹,徐家健认为,这反映中国心急要研发出晶片,以前曾经就有“汉芯一号”买来进口晶片磨去别人的品牌再印上自己商标,“内地会有伪造、造假问题”。他又提到,科技顶尖人才也不敢到中国发展,以“千人计划”的专才为例,“想一半时间在美国,偶尔去去中国,现在就非常敏感,这些人才一去中国之后就返不回西方世界,因为外界会怀疑他会不会做商业间谍,或者偷技术”。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