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世界报

中国与欧盟:没有能够克服分歧 但仍友好

发表时间:

星期一的欧中峰会是法国世界报周二处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中一篇文章的标题是: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友好的分歧。文章强调,习近平、默克尔和欧盟负责人试图与特朗普的贸易战气氛保持距离,但是他们并没有能够克服他们之间的分歧。

法国世界报
法国世界报 RFI
广告

由Frédéric Lemaître和Jean-Pierre Stroobants共同撰写的文章写道,从星期一的欧盟峰会中得到的主要教训是:中国在对抗全球变暖领域是欧盟的伙伴,在经济上是欧盟的竞争者,在战略上是欧盟的对手,对于欧盟来说,让中国准确的明白欧盟的立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文章继续写道,星期一的欧中视频峰会,是很早前就计划好的会议。最初是打算在德国莱比锡大张旗鼓地庆祝长达七年的进行了约三十轮的投资协议谈判终于结束了。这一协议原本是为了重新平衡欧中关系,会更加有利于在华欧洲公司的利益:它会消除欧洲汽车制造商或电信公司在中国遇到的障碍,能够让中国企业更好地尊重知识产权,并终止强迫欧洲企业进行技术转让。

文章写道,经常受到国家补贴的中国企业,它们在欧洲收到的约束要少得多,它们在战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中国在铝,钢或高科技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是另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不管怎么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强调,“我们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另外,不论是冯德莱恩,还是另外两个欧盟方面的与会者,他们都没有提到5G网络,也没有提到中国巨头华为可能被排除在这个市场之外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欧盟成员国之间就是达不成共同的立场。

是因为二十七国的欧盟不再天真幼稚了呢?还是因为北京继续僵化呢?不管怎样,投资协议的签署最终还是被推迟了。冯德莱恩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中国需要说服我们,值得签署协议。”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说:“欧盟必须是一个行动者,而不是一个游戏的场地。”默克尔则强调,即使她主张“现实”,但是多边主义也必须是基于规则的。

文章说,眼下,双方能够庆祝的,是双方在食品领域的原产地保护方面达成了协议。在气候问题上,双方之间既没有紧张也没有欣喜,但欧盟希望确保中国准备履行承诺,甚至走得更远。

文章还说,在双方的讨论中,最敏感的问题是人权。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媒体前表示:“我们不会闭上眼睛。”欧洲理事会主席谈到了对西藏和新疆少数民族待遇的“担忧”,他提出要派独立观察员前往新疆。米歇尔还表示,欧盟二十七国对威胁香港自由的香港国安法感到担忧。

在中国方面,根据新华社的报道,习近平提议,未来中欧合作应以四个原则为基础:和平共处、开放合作、多边主义、对话与协商。文章表示,第一个原则绝对不中性,它是冷战的产物,它再次表示,世界是由不同的政治制度管理的,多种文明的共存是正常的。从这里可以引申出很多的东西,尤其是中国在人权方面的立场。

在投资领域,文章写道,习近平表示,中国密切关注欧洲在5G和海外投资控制方面的最新趋势,他表示“希望”欧盟继续是“开放、公平和非歧视”的市场,希望“中国企业的权利和合法权益”在欧盟受到保护。习近平在这一问题上既无意是被教训的学生,也不愿像一个被告。

世界报刊出的文章还写道,对于北京来说,在分歧之余,最主要的是,中国和欧盟同意“加强沟通与合作”。文章写道,和美国相比,这是一个重大的不同,虽然中国也清楚地意识到,未来,欧盟将不再是一个轻松的对话者。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