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香港/政治

驻港京官为香港前景作「判断」 政治民生均有 评论指中联办已骑在港府头上

北京的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主任骆惠宁在新春酒会上致辞时说,香港过去一年已拨乱反正,并对香港「这个家」作出「四个判断」,除坚持「爱国者治港」这政治标准外,更重申市民权利和生活方式不变,当局会「拿出更加精准有效的施政措施,逐步破解就业、收入、土地、房屋、医疗等重大民生问题」,解决深层次矛盾。评论认为,中联办会更深介入香港内部事务,加上北京加持,地位实际比港府更高,俨然骑在港府头上。

林郑月娥(左5)与骆惠宁(右5)1月底一同慰问警务人员已令人侧目,骆在新春酒会致辞对香港政治民生指点更突显其地位(见小图)。2021年2月6日
林郑月娥(左5)与骆惠宁(右5)1月底一同慰问警务人员已令人侧目,骆在新春酒会致辞对香港政治民生指点更突显其地位(见小图)。2021年2月6日 © 法广/麦燕庭制图
广告

港府1月31日发稿,指特首林郑月娥和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到访警务处,一同慰问在处理违法暴力事件中受伤的警务人员;周行的,尚有香港保安局长林家超和中联办副主任杨建平及警务联络部部长陈枫。有关做法和消息发放已教人侧目,因为《基本法》订明,除外交和军事外,香港内部事务全由港府负责,而中联办网页亦列明,其主要职能是促进香港与中国内地的交流,不涉及内部事务,但港府和中联办领导人一起慰问警队,予人中联办正式介入香港内部事务之感。

到了昨(5日)午,中联办因疫情改以网上举办新春酒会,主任骆惠宁更以「让香港这个家变得更好」为题致辞,表示去年发生多样变化,世界之变在于国际力量出现「东升西降」,中国之变在于中共成「砥柱中流」,中国实力增强;香港之变在于北京为香港订立《港区国安法》,街头暴力不再,香港「由乱及治」,拨乱反正,日后「一国两制」将沿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

面向未来,他对「香港这个家」有「四个判断」,分别是「一国两制」的方针不会变,而且「一国」底线会更牢、「两制」活力会更大,为此,会坚持「爱国者治港,……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则香港才能繁荣稳定;其次是基本法赋予的各项权利不会变,坚决执行香港国安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彰显民主自由,以免落入泛政治化的漩涡;再者是港人「习惯的生活方式不会变」,且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步伐会加大,执政者会「拿出更加精准有效的施政措施,逐步破解就业、收入、土地、房屋、医疗等重大民生问题,解决影响广大市民生活的深层次矛盾」;最后的判断是香港「利伯维尔场优势和面向世界的格局不会变,且融入国家发展的空间会更大、参与国际竞争的底气会更足」。

时事评论员林和立形容,骆惠宁秉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习惯,夸大海口,能否做到仍须拭目以待。至于香港部分,他指出,骆惠宁的说法十分全面和宏观,是过往的中联办主任没有的。骆介入香港内部事务程度甚深,事实上,中联办可说比港府更有权势。他续称,现时中联办、中共中央香港工作委员会(即港澳工委)和中央政府驻港国安公署已尽取主导权,香港警队和国安署均已听命于中央政法委。

林和立预料,北京是次收复香港应有几波行动,第一波是打击社运人士,包括黎智英、议员和有政治组织背景人士;第二波会针对《苹果日报》、支联会和教协,但教协会员人数众多,北京未必可以委快成事;第三波则可能是各式意见领袖。

不同政党均认为,中联办已介入香港内部事务,但建制派补充,骆惠宁「判断」是期望港府推出更有力的民生解决措施,相信是中央的信息,不是对香港事务「指指点点」。而民主党主席罗健熙更在社交媒体上揶揄道,骆惠宁「真厉害,一路播佢啲片我一路发抖」,他其后向传媒提出质问,指既加强「一国」,「两制」如何会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和色彩?

在昨日的网上酒会,驻港国家安全公署署长郑雁雄亦首度开腔,形容国安法为一国两制「兜住平安的底线,筑牢法治的屏障」,香港已告别过去「国家安全不设防的历史」。其他发表贺辞的,还有除曾荫权以外的历任行政长官、解放军驻港部队司令员陈道祥及政委蔡永中,而林郑月娥在贺辞中更引用香港警队的口号「忠诚勇毅」说,会以忠诚勇毅的决心全面落实香港国安法、全面防范制止惩治危害国安的行为,她又重申,面对境外势力对香港国安法的种种批评和制裁,她和同事不会受到威吓,定当不辱维护国安的使命。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