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

北京有一家“黑暗餐厅”

相信谁都不想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餐厅里吃饭。但在北京,有这么一家“黑暗餐厅”是一片漆黑地让客人用餐,没有一盏灯,却没人喊着走人退费,让人充分感受到视障者的缺憾与人生。

北京“木马童话”的“黑暗餐厅”匾牌
北京“木马童话”的“黑暗餐厅”匾牌 © 网络照片
广告

据中央社今天报道,摸黑吃饭不开一盏灯,北京黑暗餐厅有着光明温暖。北京这家独一无二的“黑暗餐厅”,前往消费的客人,会由一名本身可能是弱视的店员在最前面,客人在后排成一列,扶住前人的肩膀,一步步小心翼翼地被带到漆黑一片的餐厅里用餐。

这家与众不同的餐厅,位在北京最热闹的西单商圈,却座落在一个相对安静的饭店里。为了不要太突兀,并考虑顾客的接受度,餐厅分成了“光明”和“黑暗”两个店面。其中,“光明”店面是日本料理和居酒屋;至于“黑暗”店面就是“黑暗餐厅”,做的是法国料理。

然而,这家名叫“木马童话”的“黑暗餐厅”,是一家背后有着来由和故事的餐厅,让当地一些有视觉和其他障碍的年轻人,有了谋生乃至于与陌生人接触,进而尝试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在这独特的“不开灯”模式下,前往消费的客人,会由一名本身可能就是弱视的店员在最前面,客人在后面排成一列,并用手扶住前人的肩膀,从明亮的大厅瞬间走进黑暗,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被带到座位上用餐,再由口头介绍摸黑点餐。上菜后,就完全凭触觉和味觉,品尝口中的菜肴了。

据该报道,“黑暗餐厅”的老板、医师出身的于爽表示,餐厅12年前创立时,它是一家不被祝福的餐厅,因为大多数人都觉得“怎么能在两眼一抹黑的地方吃饭”。没想到,随着中国经济起飞,口袋逐渐富裕的北京人敢于尝试,口耳相传下,反而让这家独一无二的餐厅迅速窜红,甚至一度红到外地,还上过名店排行榜。

但这家餐厅的故事,便隐藏在黑白泾渭分明的店面,以及络绎不绝的客人背后。原来,于爽曾是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外科医师。在开餐厅前,因为过于劳累,右眼出现了突发性的视网膜剥离,而且愈来愈严重。走在路上,她曾经一路走歪,最后走到马路中间,差点被车撞。最后,她的右眼甚至有一个多星期,是完全看不到的。所幸,于爽的眼睛康复了。但这个意外的经历,让她体会到了光明的重要,也让她有了想让旁人体会“眼睛看不见”的感受。帮助视障者及其他障碍者谋生的动机,驱使她在2009年创立了“木马童话”餐厅,并按自己的理想,将店面的一半规划为“黑暗餐厅”。

据该报道,创立12年来,这家“黑暗餐厅”,一共帮助过80多名视障乃至于身障、来自中国各地的年轻人,让这些年轻人得到一份受到尊敬的工作。这家餐厅不只以“黑暗”的新奇取胜,还能以爱心的理念,赢得顾客的尊敬与回头。目前,除了于爽和厨师,餐厅里有着2名视障,1名体内器官受损,1名智力障碍,和1名颜面伤残的员工在工作。而他们总能准确地带着客人,进到黑暗餐厅里,安然就坐。

而在餐厅明亮的一侧,这些员工们一样没闲著。到了晚上,有些具有音乐天赋的视障员工,还会弹上几曲脍炙人口的曲子助兴,也接受客人点奏,让整间餐厅里有着独特而欢愉的气氛。由于摸黑用餐的新奇,加上经营者的立意良善,开业12年以来,这家餐厅多数时间的生意兴旺。据中央社说,但2020年的疫情冲击,仍让餐厅的经营受到影响。不过,许多老客人的鼓励甚至捐献,都让这家标榜“黑暗”的餐厅,有着光明的温暖。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