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加紧促生 但越来越多年轻女拒生孩子

越来越多的中国妇女将事业放在首位,而不是建立家庭,这破坏了中国当局为提高出生率所做的努力,这是法国媒体近日专题报道关注的焦点。 

中国网络关于中国人口的报道图片
中国网络关于中国人口的报道图片 © 网络照片
广告

法国费加罗报记者法勒提报道,去年7月,肖媛(音译)和她的“男朋友”分手,但她小心翼翼,不要告诉她的“老虎妈妈”。 “她问我有关我男朋友的薪水,学业的信息。 这位任职于一家视听公司的宿命主义年轻女雇员任命地解释说,婚姻压力将在28岁左右开始。她独自住在中国南部繁华的大都市广州艺术商界的天河区的一间公寓里。 

在她住在保守的广东山区的父母开始筹组一连串的相亲会之前,她距离这个结婚年龄限期还有两年多可以喘息的机会,届时她的父母会把来自各方关系找到的条件很好的求婚者举行一连串的相亲约会。但是肖没有等到这把巨斧砍下来就向他的家人挑战了。她大胆地说, “我告诉妈妈我不想要孩子。 我爱英俊的男孩,我想找到一个双薪、无子女的丁克族,“ 

她大胆地说,引用了美国的缩写,“ Double Income No Kids”,意思是“两个工资,没有孩 

她的目标是享受“富裕”的中国沿海大都市日益热闹多花样的生活,而她的父母则因为“家庭”,以及为了这个第二大经济体国家戮力追求成长率之名而“牺牲”自己。 

这位25岁的年轻女子说:我的父母很传统:我的母亲非常严格,她对我施加体罚和言语上的暴力。 而且我父亲不照顾我。” 这一种老祖先的家庭模式,轮到她时,让她不想要有孩子,这也是她的许多朋友的写照。 

一种基本趋势 :但是,这种激进的选择首先是因为财力的问题,以及忽略了共产主义政权的训诫;中国共产党政权正通过质疑独生子女政策来试图使中国衰退的人口出生率恢复正常。在主张当下就能履行个人享乐主义的这个新世代族群的眼中,这种说法并不不现实。肖解释说: “要给孩子良好的教育,您必须花太多的钱。 我不想牺牲我丈夫及我的生命来抚养一个孩子。 

也是有同样这种担忧的北京金融专业的女大学生欧阳哲哲(音译),她一到了在17岁,就决定不要怀孕、生养儿女。 

 这名20岁女孩在她的大学宿舍里说道:“我可以考虑结婚,因为有时我会感到孤独,但我无能力为一个孩子负责任。而且 ,孕产还留下身体上的痕迹。”她也是优先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她还谴责越来越多虐待妇女的案件,并指出2017年,那位跳窗自尽的陕西怀孕的妇女,因为她的婆婆拒绝她选择破腹生产,导致双方激烈的争执。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社会经济学院的人口学专家易富贤指出,这在中国,是一个基本趋势。 大多数年轻人(女孩或男孩)只想要一个孩子,或者根本不想要。 

这些来自发达大都市的年轻女孩在“是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少数前卫派族群,人数远远不及那些大多数仍然未受过中学教育的大批农村人口。 

但是,它们显示了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转变,而且很明显地,整个社会正势不可挡地跟着那些人口老化发达国家的脚踪而行。这对中国当权者构成了一项重大的人口挑战。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社会经济学院的人口学专家易富贤指出,这在中国,是一个基本趋势。 大多数年轻人(女孩或男孩)只想要一个孩子,或者根本不想要。这场革命显示出结婚年龄延后了10岁,从2010年到2020年,结婚年龄从23岁延后到28岁,并且标志着传统仪式和生活成本的急剧攀升。 

易富贤认为:“在中国,购买一间公寓和一辆汽车是结婚的先决条件。 但是房地产价格和社会压力使年轻人望而却步 。”而在一个仍然传统的社会,男女同居会引起不良观感的。  

政府的措施无效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北京在1970年代末,为了消除``人口炸弹'',实施了一项严厉的独生子女政策,以制止人们心目中的``人口炸弹'',这也强迫大家采取减少家庭人口的想法。但这却破坏了当局今天恰好相反地试图重新推动生育力的努力。 

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实验,永远在一个被宠爱但往往是孤独,及僵化的《小王子》世代,留下了长久的心理上的影响,在人们对他们过度寄予厚望下而瘫痪在那里。 肖女士肖说:“我看到很多丈夫很烂。 他们不打扫房子,不会一起教育孩子, 他们根本是个巨婴。” 

中国社会学者李银河解释说:“毛泽东声称“妇女撑起半边天”,鼓励她们在无产阶级中发挥积极作用。但经济腾飞,加上女孩们涌入大学,把祖先模式打得四分五裂,在祖先模式中,女孩被限制在家庭里,当妈妈。 “但现在,中国女子有了双重负担, 他们在照顾职业生涯的同时,害的照顾家庭。 因此,他们尽可能地延迟孕育的时间。” 

早在这种儒家和极具竞争性的文化中,自孩子很小开始,父母就不惜代价地花大量金钱在后代的教育上。例如从钢琴课开始,就要求让自己独生孩子能与最好的老师一起上钢琴课 ,并且更愿意将资源投入到一个小孩身上。 在这里,他们正朝着浸入儒家思想的其他社会的后尘,例如:韩国,台湾或新加坡社会的模式。 

这些令人震惊和绊脚石的现实,再加上对新世代个体实现的渴望,这些都与党现在的出生率主张有落差。在习近平的领导下,再度想把这个被文化大革命长期践踏的传统价值观主张重新唤回来。这位自毛泽东以来最独裁的领导人说: “家庭是社会和生活学校的基本单位。 无论生活方式如何变化,我们都必须将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融入其中,并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美德。 

尽管中国自2016年以来已批准一对夫妻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但这些历史的魔咒仍难以转化成为生育率。此后,当局拒绝采取积极的援助政策,出生率仍继续下降。 

专家们说,这一轨迹应该还会继续下去。欧阳哲哲说:我认为政府的这些措施将很难对我们这一世代产生影响。预计这一趋势将会进一步加速人口老龄化,因为在过去十年中,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实际上增加了一倍, 这会给重生的巨人--中国的社会经济前景带来负面作用;中国将会在加入发达国家行列之前变成一个《老人国》。 

中国的新一代女性对于生育驻足不前,这也显示了由习近平精心策划的以党的意识形态接管社会的局限性。易富贤坚定指出: “政府再也不能把人们视为《物品》,人口不是想水龙头的水一样任由你开开关关的。”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