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民营经济

海南省对民营企业「能不捕的不捕」惹两岸三地争议 评论称法治更稳民企心

中国各地为提振民营经济而竞推优待政策,正举行博鳌亚洲论坛的海南省,却发布了引发争议的措施,订明若立案涉及民企,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对民企涉案人员「能不捕的不捕」和及时予以释放。通告一出,引发民企「奉旨犯法」丶「法律面前不是人人平等」等争议;中国媒体奉命「救火」,指法例只适用於经营类犯罪,强调是「法治升级」。但香港和台湾有评论指政策突显中共人治,称法治才能重建民企信心。

30.3 海南省对民企的“能不捕的不捕”措施引发风波(麦燕庭提供)
30.3 海南省对民企的“能不捕的不捕”措施引发风波(麦燕庭提供) © 法广/麦燕庭
广告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於本月25日印发的《关於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包含六大项26条,当中订明,要平待对待国企和民企丶本地和省外企业等,但第二项第5条却订明民企有较普罗大众「更平等」的待遇,该条订明,「开展涉民营企业案件立案监督和羁押必要性审查专项行动,甄别纠正侵犯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案件。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对民营企业家涉案人员能不捕的不捕丶能不诉的不诉丶能不判实刑的不判实刑,能不继续羁押的及时予以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从轻丶减轻或不予行政处罚。」《通知》又要求,要「引导」律师行业为民企进行「免费『法治体检』活动。

上述条款经媒体28日报道後,引发争议。网民纷纷质疑,民营企业家涉案人员是否拥有法外特权?为了拼经济,是否可以不顾「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的原则?法治底线都不守,民企信心如何建立?台湾财经大V「财经冷眼」直言,这不仅表明中国不是法治国家,也表明很多民营企业家对中共政府失去信心,不会被哄骗回去。另有网民嘲讽道,难怪海南宰客时有发生,原来有恃无恐。

在巨大的争议声中,《澎湃新闻》和《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等开始「救火」,指该政策被误读,实质是有关政策早由司法系统订定,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长张军在2019年便多次提及,现在只是写入公开的政策性文件,形成了『出圈传播』,才引发关注和误读。《澎湃》报道强调,「能不捕的不捕」是在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有关逮捕适用条件下做出的,绝不是「法外施恩」或放任企业家犯罪,而是减少因为办案对企业的不必要伤害,以免出现船长涉嫌违法,就放任大船撞冰山。最後总结说,该政策是「法治升级,……对民企是厚爱,也是严管。」不过,文章通遍没有提及客观标准,而所谓与当局「合作」便适用,亦容易流於差别对待。

争议也触动香港,网媒《香港01》昨(29日)亦发文降温,在铺陈双方观点後,指是次「舆论风波」意外在於「出圈传播」,不意外在於该事件不过是疫後法治意识高涨等社会氛围的具体化,促官方澄清。

另外,《信报》的「新闻点评」专栏指出,中国近期对民企大吹暖风,海南省在这轮「政策竞赛」中推出的政策,被指可能助长当地民企「奉旨犯法」,甚或吸引其他省市「涉罪商人」涌入,令该省变成犹如香港九龙城寨的「三不管地带」。更值得关注的,是政策揭示这种「随意松紧」的人治作风,最令民企不安,「因为你不知道稍後会不会忽然转为「能捕的尽量捕」?说到底,落实法治才是正道。」

而旅居美国的原深圳企业家王应国更对台湾媒体《新头壳》表示,新任总理李强首要考虑经济,而海南既是中共试验田,故会推出无所顾忌的政策。他表示:「(这种做法)又回到邓小平不管白猫丶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时候。李强要发展经济,但没有政策框架。他们(中共当局)可以不懂经济,不需要懂怎麽赚钱,只要懂怎麽抢钱就行了。你(民企)的钱袋子鼓起来,我(中共)来抢就完了。」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