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俄罗斯

【视频】1950-1982:中苏关系动荡的30年回顾

当习近平和普京在2022年2月的峰会上宣布 "友谊无上限 "时,传递的信息是北京和莫斯科的关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普京遭国际社会孤立时,习近平最近对普及的访问显示出中俄关系在利益交织中也有局限。但很明显的是,从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到现在,两国的关系定位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中俄领导人习近平与普京, 莫斯科 2023/03/20
中俄领导人习近平与普京, 莫斯科 2023/03/20 AFP - SERGEI KARPUKHIN
广告

法国国际关系学院报告分析认为,普京对乌克兰的入侵暴露了中俄伙伴关系的局限性,并突出了中俄两国有时的利益分歧。这远不是一个专制的联盟,而是一个以现实政治为中心的典型大国关系。但中国和俄罗斯是战略上自主的行为体,对国际秩序的态度根本不同。中俄的伙伴关系仍然具有弹性,双方都认识到其重要性,而且不能失败,特别是在继续合作之外没有其他可行的选择。然而,这一关系中的力量平衡正在迅速变化。

这也意味着从1950年中苏通过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开始对中国提供大量技术援助的时代,到2023年习近平访俄签署的《中俄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老大哥”和“小弟”的角色已经发生历史性大逆转。

France24 电视台日前报道回顾了1950-1982中苏关系之间的起起伏伏,显示出,尽管被吹嘘的中俄关系据说处于良好的状态,但历史上情况并不总是如此。二战后不久,毛泽东创建人民共和国之后,与苏联老大哥之间可以说是持续了30年的动荡关系。

巴黎政治学院教授,中国问题专家Stéphanie Balme在节目中分析认为,苏联和中国之间的关系曾经相当糟糕,但苏联解体成为俄罗斯后,中俄关系就非常好。毛泽东称斯大林为他最坏的朋友。事实上,毛泽东当时关心的是不要成为俄罗斯的“附庸”。

当习近平去莫斯科访问时。普京告诉很钦佩中国的“大跃进”这个苏联时代的术语来表达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欣赏。这也表明,普京仍然没有“消化”苏联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目前的的关键是历史局势出现了完全不可思议的大逆转。

点击收看 France24视频报道:

1950-1982:30年动荡的中苏关系回顾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1954年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1954年 © 视频截图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