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香港/政治

京官夏宝龙结束考察香港 评论指来港宣示政策 党治特色料更显现

主责香港事务的北京官员夏宝龙已结束六天的访港考察行程回京,其间破例地与三权机构负责人员闭门会晤,并传达国家安全重要性和支持港府丶团结一致拼经济的要求,但没有过往北京领导人或京官的公开亲民活动。时事评论员刘锐绍认为,夏是以上级身分来宣示北京治港政策,不会受香港民意影响,料日後政策仍是「经济松丶政治紧」。另一评论员李锦洪预料,北京日後会以中国共产党的思维和组织来介入香港管治体系,不光是渗透。

夏宝龙与立法会议员座谈, 座位安排似教导 2023年4月18日
夏宝龙与立法会议员座谈, 座位安排似教导 2023年4月18日 © 港澳办网页图片
广告

不似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时任主任王光亚2011年中来港工作考察时没有到访司法机构和立法会,以免予人干预司法独立和民意代表的立法会,身兼中共中央港澳领导小组副组长的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今次是会见了行政丶立法丶司法三权之首,更有趣的是,从港澳办上载网页的图片可见,以首位北京官员与香港立法会议员在会议厅会面的夏宝龙,坐在上首之位的正中央,立法会主席梁君彦也只是「靠边坐」,特首和中联办主任郑雁雄的位置更靠中。

 

梁君彦事後指出,如果没有《港区国安法》和「爱国者治港」,没有人敢作此历史性安排。但与港澳办相关的港澳研究会的顾问刘兆佳分析,立法会亦是香港特区管治架构的一部分,这是代表北京行使香港的全面管治权,要求立法会在新形势下与行政机关良性互动丶互相制衡及配合。有关说法与西方的三权分立丶互相制衡并不相同,但与北京领导人过往希望香港三权互相制衡和配合相近。

 

除三权之首,夏宝龙在六天的偏长行程中,还与高级公务员丶俨如英国内阁的行政会议成员等特首顾问丶两个律师会丶地区人士丶乡议局丶驻港中资机构代表丶商界丶大中小学学生等不1同群组会晤,亦参观并了解金融及创科等发展。不过,所有活动和会见均不开放,外界只能事後从与会者方面了解会晤内容,夏宝龙甚至连抵埗和遑开均没发言或回应记者提问,惟一的公开活动是上周六的国家安全教育日及开幕礼致辞。

李家超化夏宝龙「六相信」为港府工作重点

几乎全程陪同的特首李家超在夏宝龙昨(18日)午离港後总结时,以「广泛丶多元丶认真丶深入」形容夏的访港之行,又指夏多次表示对港府能担起治理香港的主体责任丶爱国爱港力量会支持特首和港府依法施政丶维护国安丶孕育机遇和财富等六方面充满信心。李亦以此作为他的工作重点,重申会拼经济丶改善民生丶积极融入中国的发展大局丶强化香港的国际地位,以及培育青年。

时事评论员刘锐绍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官方为夏宝龙访港定调为「考察」,有上级考察下级工作是否合乎要求之意,故夏是来宣示治港政策的,亦是牢牢掌握治港政策的具体化表现;至於夏临行前说的大搞「调(查)研(究)」,那是宣传用语,若真是调研,不会由特首和郑雁雄两个官员全程陪同,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专利」,故夏的考察是突显了这种垂直管理的模式和味道。

刘锐绍:中共垂直管理模式突显  没「亲民骚」缺信心表现

他补充,不敢讲夏此行有没有「调研」,即使有,也是下级的工作人员进行,故主流民意在夏的行程中没有机会充分表达,即使他们听到,亦不会改变北京的政策。他又说,夏此行的接触面虽然广,但从深度而言,则乏善足陈。

内容方面,刘锐绍指出,夏当然强调国家安全,但希望他不要藉此「借外打内」(藉词外部势力来打压内部的香港);而从其公开发言可以预见,治港政策将来仍是「政治紧丶经济松」。他补充,香港或西方社会可能认为这种开半门的方式是行不通的,但中共思维认为这是可行的,看看电动汽车Tesla行政总裁马斯克日前到访上海便是例证。他认为,中国对香港经济的态度,是「不杀丶不想杀丶不能杀」;至於外国商家,则只看是否有利可图。

从公关角度而言,夏宝龙此行亲民欠奉,既没有像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1998年访港时突击到商场与市民近距离接触,亦没有像时仕总理温家宝2003年来港时到淘大花园抱沙士(中国称非典型肺炎)遗婴,更遑论像其他主管官员与民主派议员对话或接受提问。刘锐绍指出,这一方面反映中方认为这些「亲民骚」,另一方面亦反映官员对自己没有足够信心。他认为,以现时的安全系数之高,官员可以藉亲民提升表现,而现在的安排,只会令市民对夏来港没有什麽感觉,在建制传媒日缩的情况下,亦难以激发群众思考其宣示的信息。

网台D100主持人李锦洪今(19日)早则在节目中表示,改组後的港澳办会更加以中国共产党的思维办事,夏宝龙早前亦表明会把党的新思维面对香港问题,可以想见,夏今次以党组织的姿态来港调研和视察,并据传媒报道带了「半个港澳办」来港,相关人员各有分工,回京後自会撰写报告及跟进,他相信,接下来会以党的思维丶组织丶架构去介入香港整个管治,而不光是渗入,而中共在港的数以十万计党员亦将会由地下「浮面」,把活动公开化。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